69年前,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进行无条件投降。这场惨烈的侵略战争持续了15年,但在《终战诏书》中,却没有提及“投降”一词。这种留有心眼的做法,使得今天日本政府仍然称这个日子为“终战日”。然而,无论是日本人还是愤怒的亚洲人民,都明白存在一个未跨越的界限。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注意到,德国企业家和金融家的履历表上明确列出战争时期的情况,而日本人的那段时间却被视为不存在。即使今天,有些日本官员还会参拜靖国神社,这个供奉14名甲级战犯的地方。
《菊与刀》中的鲁思·本尼迪克特探讨了这一点,在以耻感文化为主要强制力的环境中,即使公开认错或忏悔,也无法解脱,只要行为没有暴露,就不必懊丧。
与德国相比,尽管德国政府致力于收集纳粹罪证并道歉,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至今仍未得到补偿或道歉。这体现了日本试图遮掩过去而非真诚忏悔和道歉的心态。
美国海军五星上将哈尔西回忆,当初决定让日本军官保留佩剑是为了纪念格兰特对罗伯特·李的一种待遇。但麦克阿瑟最终改变了主意,将这些佩剑没收,因为他意识到这可能导致问题。而现在,一直怀揣着刀尖的心态的人们依然寻找武器。
最近,安倍晋三首相访问巴布亚新几内亚,与当地人交谈,他提到了那些愿为祖国牺牲的人才有今日之事。然而,这些冲锋在前的士兵也是导致今天面对战败历史的一个原因,他们缺乏佩剑资格,而现在的首相和右翼政客却继续歌颂战争。
明年将是70周年纪念,如果不能真诚悔过,那真是古来稀见。如果等待的是又一次旷日持久,那就更令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