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同仁堂 在清朝康熙年间,北京同仁堂以其卓越的药品质量和严谨的制药工艺,为数百年的历史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自雍正时期起,它便成为了供奉于皇宫御药房的重要药材提供者,长达188年,这段辉煌历程铸就了同仁堂对细节追求极致的精神。它不仅因独特配方、优质原料、高超技艺和显著疗效而闻名国内外,更是中医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2、“狗不理” “狗不理”的传说中有着100多年的历史,但真正走红并非由最初店主所为,而是由一个学徒创造。这位学徒被称作“狗不理”,后来他独立经营一家小铺,以高品质的手工包子吸引了一群忠实顾客——码头船夫与商贩们。尽管没有大型招牌,但由于他的诚信与精湛技艺,“狗不理”的名字与口感俱成了名声远播。
3、全聚德烤鸭店 烤鸭作为中国美食中的瑰宝,其历史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在明清两代,它已成为宫廷宴席上的常客,并逐渐流入民间生活。位于前门大街东侧的全聚德烤鸭店,是在1864年由杨传仁创建,至今仍以挂炉烤制技术享誉四方。其手法讲究,产品优良,不仅在京城颇受欢迎,也让世界各地人尽知其佳绩。
4、“泥人张“彩塑 天津泥人的艺术已经在乾隆、嘉庆年间得到了广泛认可。“泥人张”的彩塑艺术则将这份传统提升到了新的高度,用色彩和道具巧妙地展现出人物形象,同时也反映了丰富的人生情感和社会景观。此类作品既能展示民俗习惯,又能借鉴戏剧故事或古典文学,如《水浒》、《红楼梦》、《三国演义》,达到神似兼具之境界。
5、内联升鞋店 老北京居民对于内联升布鞋有着特殊的情感,这种鞋子的制作工艺悠久,有150年的历史了。在1853年冬季,当赵廷在东江米巷开设内联升鞋店时,他凭借自己多年的经验及管理能力,与一位达官丁大将军共同投资建立这家老字号。内联升制作出的朝靴厚实但轻盈,不仅舒适且耐用,即使沾染尘土亦易擦拭光亮。这项技术使得这种布鞋既稳重又气派,被认为是一种典型代表老北京人民日常穿戴风格。
6、荣宝斋 荣宝斋源自松竹斋,在1672年成立至今已有300余载辉煌岁月。当初,由一位来自浙江的人士张姓创办,并逐渐发展为琉璃厂最负盛名之南纸店,因承接官卷及官折而闻名遐迩。但由于经营困难,在1894年更名为荣宝斋,并请当时书法大家陆润庠题写匾额至今,该茶庄以木板水印闻名国内外,其新匾由郭沫若书写。
7、张一元茶庄 张一元茶庄紧邻同仁堂药店,是安徽歙县定潭村人张文卿于1908年创立。他选择名称取“万物更新”,寓意开市吉祥,不断创新发展。此处除了熏制特色茶叶,还能够比市场价格便宜许多,使得相同等级商品价格竞争力强。一如品牌宗旨,“万物更新”也意味着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材料,以保持竞争优势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8、瑞蚨祥 清末光绪十九年(1893),孟洛川投资八万两白银,在济南青岛天津之后,再次投入资金委托山东本省商人孟侯在大栅栏开设此家绸布商行,取名瑞蚨祥。一开始生意兴隆,一直到七周年才拥有40万两白银资金居首位,现在瑞蚨祥带有天井的大楼房是唯一保留原貌的大栅栏之一,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此商行皮货品种齐全,以优良品质著称,从海龙到紫貂各种皮革都进货,最早进入亚洲北部市场,其中包括海龙水獭猞猁滩羊皮等珍贵动物皮革商品皆备齐置放于此处出售给全国乃至海外买主们购买使用心仪之物从此享受到最佳服务体验,无论是寻找高端奢侈品还是寻求性价比最高产品,都可以找到这里尽量满足各个不同需求客户的心愿所向往的地方,每个人都会感到非常幸福快乐,因为他们知道他们选购到的任何一种动物皮肤都是最好的来源来源!
9、大成饼馆 (都一处烧麦) 大成饼馆位于前门大街36号始建于1738年代入过乾隆帝微服私访回京途经此地当晚,只有一家酒铺亮灯营业,便进去用膳,对小吃赞赏不已,因此对该酒馆产生好奇心询问姓名,小主人回答:“小户没字号”。乾隆听后命改曰:“你就是‘都’吧?”从此王记酒铺改为‘都’即'all', 就叫做"都'one place", 从那以后生意十分繁忙。而后郭沫若来看望御赐虎头匾后再题诗"all one place".
10, 广德楼戏园 位于宣武区大栅栏西口的是广德楼戏院,是老北京场地最火爆的人气最高以及艺术水平最高娱乐场所也是现存最古老的一个剧院之一。大约建于1796年的广德楼几乎同时建立巴黎歌剧院莫斯科大剧院等其他几个世界级剧场具有几百年的悠久而辉煌的历史曾经许多传奇伶人们在这里登台表演,如程长庚余三胜梅巧玲等巨星均曾上过这个舞台,是当时京城热闹程度第一、二、三位置公认的地标性建筑之一;因为它不是单纯是一个地方,而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文化中心,让每个人都能欣赏到不同的表现形式无论是在视觉上还是听觉上都会感觉非常愉悦且值得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