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遥远的古代,伊洛瓦底江流域曾经有一个叫做骠国的地方,那是一个佛教文化非常发达的地方。这个国家的都城名叫卑谬,今天我们可以在缅甸的一座同名城市附近找到它的遗迹。在中国的史书中,骠国被记载为一支强大的国家,它曾经有18个属国,并且与唐朝有过交流。
骠国的人们是藏缅系的一部分,但现在他们已经不复存在,有人认为他们可能就是缅人的前身。他们以自己的名字Pyu来命名自己的国家,这也是因为他们自称为Pyu族的人。当时,一些中国的地理文献就提到了骠国,如《西南异方志》和《南中八郡志》等。
据说,在魏晋时期,当时人们开始用“剽”、“僄”、“缥”、“漂越”等不同的名字来称呼这个地方。而向达注释指出,“僄越、剽国”的名称是在四世纪时使用,而到了唐代,他们就被汉译成“骠”,并且用这个名字来替代东汉两次朝贡给掸国的称呼。
832年,南诏攻陷了骠国的都城,这标志着这片土地上的历史结束,以及另一段新的历史开始。这段历史中的许多故事也与中国紧密相连,比如801年那位来自骠国王雍羌派遣他的儿子舒难陀带领乐队和舞蹈家到唐朝献乐,其中包括十二首歌曲以及三十五位乐工。这些音乐和舞蹈深受释氏经义影响,他们演奏的时候使用的是海螺壳和精美铜鼓,这种铜鼓在当时非常罕见。在那个时候,由于各种原因,我们只能通过这些文字记录了解这段往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