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对俘虏张士诚后将其尸身打烂喂狗了解清朝历史一分钟

时光匆匆,大英雄张士诚在日暮之际,独自一人坐于室中,良久凝望着燃烧的齐云楼,心中似乎有所思绪。随后,他迅速准备上吊自尽。李伯升旧将,因徐达的指示而被派去寻找张士诚,幸运地发现了他的主人正蹬腿于半空之中。他急忙上前解救,并哭泣劝说:“九四英雄,还怕不保一命吗!” 徐达立即命令押送张士诚前往建康,由水路送往目的地。在途中,张士诚始终坚持绝食。

抵达建康后,被送至中书省,一开始朱元璋派遣李善长进行劝降,但张士诚愤怒大骂,以至两人几乎动手。当夜,在人群混乱之时,趁机逃脱,上吊自尽。昔日曾拥有强大的军队和战胜的荣耀时期,张士诚内心却柔弱,不抓住机会;当他沦为俘虏时,却以决然态度辞世,也展现了一种男子汉气概。

对于吴地人民来说,张士诚以宽厚仁慈著称,对赋税轻徭,因此吴人对他怀念颇深。而明朝文献中的多种批评,则多为过激无稽,不符事实。他的属下可能贪婪,但并非残暴,更未滥杀无辜,加之吴国富饶,即使官员爱钱,也并不像传言中的那样肆意掠夺。

反观朱元璋,他对吴人的恨意源于他们支持的張氏政权。他根据沈万三家租金为依据,将额外加征,每亩高达七斗五升,并且在数年内几乎消灭了吴地的小型土地所有者。贝清江记录道:“三吴巨姓……数年之中,都贫困或破产,或死或流离,无一存活。” 苏州民众一直怀念那段轻徭薄赋、仁慈统治者的年代,每年的阴历七月三十日,他们会举行祭拜活动,用“九四香”(原名)来纪念这位英雄。

细究此情景,可知老朱已将其置于掌控之中,再次派人劝降,这种心理状态令人难以捉摸。不妨猜测的是,他为了证明自己的力量,要找到一个活生生的俘虏,如果对方低头认罪,那定是件让他满足的事情。但老張也是一位倔强的人,只愿选择死亡,而非求生,这让老朱极为恼怒,最终命令把尸身击烂分尸喂狗。这一事件,从此揭示了老朱的心性与行为模式。此文摘录出自《另类的大明朝》,作者梅毅,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