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匆匆,日落西山。英雄张士诚,面对绝望,独自一人坐于室中,无数个寂静的钟声在空旷中回荡,他凝视着那火焰如织的齐云楼,心中萌生千般思绪。随后,他迅速做好准备,将带子系上梁柱,企图结束自己的生命。李伯升,这位忠心耿耿的旧将,在徐达的指引下,不懈地寻找着失踪的主公。在一番艰苦搜寻之后,他恰巧赶到,并发现了张士诚正试图自尽的情形。他急忙奔向前来,用力解开了被压制下的脖颈,将其救活。
徐达立即命令押送队伍将张士诚带走,他们选择水路前往建康。在这段旅途中,张士诚坚持不吃任何食物,一直保持绝食状态。当他们抵达建康并被送往建康中书省后,朱元璋派遣李善长前去劝降,但面对这样的提议,张士诚愤怒至极,即便是与对方几乎要动手,也无法遏制住内心深处激烈的情绪。
夜幕低垂之际,当所有人都沉浸在梦乡之中的时候,那些充满了阴谋和诡计的人们未曾察觉到危险。而就在这个无人注意的时候,张士誠终于找到机会,用他强大的意志力,再次尝试逃脱现实。他用腰间束好的布条悄然攀登起梁架,以死为证明自己从不屈服于命运的手腕。
对于吴地人民而言,他们认为张士誠是一个宽厚仁慈、赋税轻薄、待人接物温文尔雅的人选,因此人们对他的怀念感益深刻。但是,对于那些流传下来的关于他的负面评价,我们必须以冷静的心态审视这些指责,因为它们多半不过是一些毫无根据的话语和情感宣泄罢了。尽管有少数官员贪婪且腐败,但整体而言,这个地区并非残暴或过度征税,而是因为这里富饶,因此即使存在贪污行为,它也远没有达到极端的地步。
相比之下,当我们反观朱元璋时,我们可以看出他对于吴人的恨意,是基于他们拥护的是一个名叫張九四(原名)的领袖。这位伟大的领袖利用沈万三家族提供的大量租金作为依据,为地方增加了一笔额外收入——高达每亩七斗五升,并且通过这种政策,最终导致许多小土地所有者破产甚至搬迁,没有留下一丝生存空间。而贝清江所记载:“三吴巨姓……数年之中,或贫或覆,或死或徙,无一存者。”苏州当地居民一直怀念那个轻徭薄赋、仁德昭彰时代,每年阴历七月三十日会举行烧香活动,其实质上是在纪念“九四香”,即昔日英雄的一份遗憾。
分析此事,可以推测老朱可能希望通过抓住一个活着的人来证明自己的权威,就像陈友谅和刘福通等先辈一样,最终功亏一篑。不料老张却是个倔强至极的人,不愿求饶,更何况老朱本身就想要见识一下臣民如何俯首称臣,却遭到了拒绝。于是怒火燃烧在他的胸膛里,他命令将尸体打烂分给狗吃,以此表明自己的决断和力量。此事件再次展示了老朱的心性,从此以后,让世人知晓:不要轻易挑战他的耐心与决断。如果细究历史真相,本文源自《大明朝的另类史》,作者梅毅,该书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