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的战国策魏策二中,有这样一则故事,讲述了一个关于“三人成虎”的寓言。这个故事是这样的:当时魏王与赵王之间有了一份和好盟约,决定将自己的儿子送到赵国作为人质。在这次交换中,魏王派遣了他的亲信大臣庞葱陪同前往。
然而,在离开魏国之前,庞葱深感不安,他担心自己不在身边时,有人可能会在魏王面前说他坏话。为了表达自己的忧虑,他向魏王提出一个问题:“假如有人报告说有一只老虎跑进我们的大梁(即魏国都城)的大街上来了,你会相信吗?”
魏王回答说:“我不会相信,因为老虎怎会跑到大街上来呢?”
接着,庞葱又问:“如果紧接着还有第二个人来报告,说大街上也有只老虎,大王会相信吗?”这回,尽管有些犹豫,但魏王还是回答说:“两个人都这么说,我倒有些将信将疑了。”
最后,当第三个人再次报告大街上有只老虎时,即使是这样坚定的君主,也被这种连续不断的谣言所迷惑,最终完全信以为真。他告诉庞葱,如果三个人都这么讲,他就深信不疑了。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存在着人们轻易接受并传播谣言或讹传的情况。这正如“三人成虎”的寓意,用反问的手法强调了人们不要盲目跟随众人的意见,要独立思考,不要轻易地因为别人的话而改变自己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