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索如何在1949至2022年间的重大历史事件中创造出有灵魂的通识教育的问题上,我们首先需要认识到,中国社会的情况确实很特殊。我们必须考虑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之前所受到的影响,以及媒体对他们精神世界形成的作用。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应该思考我们的通识教育应该教授什么内容?我认为,这是一个今天讨论通识教育最需要关注的问题。
通识教育不仅仅是一个形式问题,最关键的是我们教什么?所谓“通识”是否仅限于知识问题?我们的目标是什么?在通識教育中,我们采用哪些价值标准来培养现代公民?
从根本上说,传统儒家文化虽然具有其价值,但它更多地是关于臣民而非现代公民的培养。在私德领域,它仍然有其价值,但在公德领域,其内容与现代文明精神背道而驰。因此,我们需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价值相结合,以培养独立人格和自由平等精神的人。
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虽然深刻洞察了社会阶级关系,但它没有提供处理公民与国家关系、个人之间关系以及如何限制和监督权力等方面的思想资源。因此,它对于现代公民教育来说,是破坏性的,而不是建设性的。
全球化使得人类知识体系和文化发生汇流,导致西方文化和知识体系占据主导地位。尽管如此,现代文明的基本价值植根于人性需求,与生活方式紧密相关。一旦人们选择了现代生活,他们就必须接受这些基本价值。如果有人拒绝进步和发展,那么他们似乎希望回到二百年前祖先生活水平,这是一种敬意。但这并不适用于当代中国人的信仰,因为进步已经成为我们信仰的一部分,这一观念来自西方。
因此,在设计我们的通识课程时,我们应当以传播现代文明基本价值为核心,同时吸收并整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此来培养具有独立人格、自由平等精神且能够适应未来挑战的人才。这不仅是为了符合时代要求,也是为了让我们的学生能够成为真正负责任的大众成员,从而促进社会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