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名:宋濂,字景濂,号潜溪,别号龙门子、玄真遁叟等。出生于元末的金华浦江(今浙江省浦江县),1310年11月4日,由汉族父母所育。在他生命的早期,他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学习能力,被誉为“神童”。宋濂在其学术生涯中受到了闻人梦吉、吴莱、柳贯及黄溍等人的指导,并对五经有着深入的研究。
随着时代的更迭,宋濂选择了辞去朝廷职位,以修道和著书为主。他在明初时被朱元璋礼聘,为太子讲授经典,并因其学识与才华而被尊称为“五经”师。洪武二年(1369年),宋濂奉命主持编纂《元史》,并历任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对朝廷礼仪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尽管如此,在洪武十年的晚年,当时因为长孙涉嫌牵连胡惟庸案而遭到流放茂州期间,病重身亡于夔州。在明武宗统治期间,他获得追谥号“文宪”,故后世又称之为“宋文宪”。
作为一代文学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刘基并称为“散文之宗”,他的作品以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著称,为后来的台阁体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他的主要作品集结成《宋学士全集》七十五卷,是他留给后世宝贵的一笔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