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诈不如拙诚的故事源自《韩非子·说林》,用以强调机智欺骗并非比笨拙而真诚更为可取。文章详细阐述了这则成语背后的寓意:诈术灵活却带有欺骗性,不如直白无华却充满诚信。
【成语解析】“诈”指伪装或欺骗,“拙”意味着笨拙或朴实。在对立面上,灵活多变且善于掩饰的诡计行为并不如直接、坦率但不精明的诚恳态度来得值得赞赏。
巧妙的策略与欺骗之举,不及笨重而真挚的情感和忠诚。
乐羊因其显赫战绩而遭到猜疑,
秦西巴尽管犯过错误,却获得了更多人的信任,
这一切,都在于仁爱与残酷相悖之间所体现出的差异。
故事:
乐羊作为魏国的一名将军,对中山国发起进攻。在那时,他儿子正生活在中山国内。中山王将他的儿子煮成了肉羹,然后送给了他。乐羊坐在帐篷里,端着肉羹饮用,一杯喝干净。这之后,当魏文侯奖励他战争中的英勇表现时,却开始怀疑他的品德。
鲁国君主孟孙在狩猎时捉住了一只小鹿,让秦西巴带回家。然而,秦西巴发现一只大鹿跟随着小鹿不断地哀嚎。他无法忍受,便放走了小鹿。当孟孙再次遇见他,并聘请他担任太子的老师时,大众纷纷说:“秦西巴做错事了,请不要让他当太子的老师。”孟孙回答:“虽然秦西巴曾经犯过错误,但他的心地仁慈。他能对一只动物展现同情,这让我更加相信他是太子教育上的理想人选。”
因此,在汉代刘向的话语中,“巧诈不如拙诚”被提及。这表明即使是因为功绩受到怀疑的人,如乐羊,也不能避免质疑;反观那些因为罪行而备受尊敬的人,如秦西巴,则能够赢得人们的信任。这揭示出一个道德问题:是否应当选择仁义还是权谋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