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允成简介东林八君子之首乾隆时期为何不喜十三叔反复探究明末思想家的深邃学问与社会影响

顾允成(1554年—1607年),字季时,号泾凡,是明末思想家、“东林八君子”之一。江苏无锡人,顾宪成之弟。他曾任南京教授、礼部主事,并著有《小辨斋偶存》八卷及《事定录》三卷。

万历十四年(1586年),顾允成中进士,但因言辞激烈,被置于末第。当时他尚未有官职,就愤慨抗疏诋毁海瑞的官员,最终被以妄奏为由夺去冠带,遣返归家反省。万历十六年(1588年),经南京御史奏荐,他得以起任南康府教授,此后历任保定府教授、国子监博士、礼部主事等职。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皇帝下诏“三王并封”,顾允成与张纳陛、岳元声合疏直谏,不久后阁臣张位因忤旨被贬为光州判官。顾允成没有领旨赴任,而是请辞归家不再复出。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顾宪成亦遭革职还家,他们遂在故里讲学,聚集有识之士形成影响一时的“东林党”。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顾允成病逝于小辨斋,终年五十四岁。在其生前和身后的努力下,他留下了深远的学术遗产,对晚明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天启年的追赠中,他与张纳陛同受朝廷追赠为光禄少卿。

作为明末理学家的代表人物之一,顾允成坚持不懈地探究儒家理学思想,以实际实用性指导国家治理,对晚明社会具有重要影响至今仍受景仰推崇。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