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人们对明朝时期各省人口的好奇心驱使他们追问这个问题:每个省的人口究竟有多少?然而,这个问题的答案并非简单得一目了然。明朝长达四百多年,其间的人口动态变化无常,难以用一个固定的数字来衡量。即便如此,我们仍可尝试通过历史资料寻找一些线索。
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中国人口呈现出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段时间内的统计数据虽然存在局限性,但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参考值。例如,《中国人口史》中提到:
浙江省约有1382万人。
江西省约有1202万人。
江苏省约有992.1万人。
山东省约有687.7万人。
福建省约有515.8万人。
安徽省约有402.1万人。
广东省约有387.7万人。
河北省约有356.8 万人。
这些数据来源于赵文林和谢淑均的研究,他们是学者中的权威人物。不过,由于统计方法和技术限制,这些数字可能并不完全准确,有待后人的考证。此外,对于一个县具体的人口数量,更是难以准确掌握。一方面,有些县人口达到15 万之众;另一方面,也有的县仅仅数千甚至不到1000 人。但普遍而言,一般认为古代平均一个县的人口在10 万左右,而明朝时期则可能略高至20 万左右。
面对这样复杂的问题,我们必须承认古代人口统计面的不精确性。由于缺乏现代化的统计手段,加上记录信息的手工劳动性强,使得许多历史上的记载与实际情况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在处理这样的历史问题时,我们只能尽力从有限的资料中勾勒出一个模糊的大致轮廓,并认识到其中可能蕴含的一系列误差和不确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