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38年至1227年间,在中国西北部,有一个与宋、辽(金)三足鼎立的少数民族王国——大夏封建王朝,史称“西夏”,都城为兴庆府(今银川市),其统治范围涵盖今宁夏、甘肃、新疆、青海、内蒙古以及陕西部分地区,其疆域广袤数千里,东至黄河,西至玉门关,南界萧关(同心南),北控大漠。西夏王朝存在了189年,共有十主,其中包括元昊、谅祚、秉常、乾顺、仁孝纯安全遵顼德旺和末主,最终灭亡于成吉思汗之手。
为了满足经济上的需求,成吉思汗发动了一系列掠备战争。他首先瞄准了在辽金两国斗争中求生存的西夏。成吉思汗曾6次攻打西夏,从第一次进攻开始算起,一直到1227年的征服前后经历22年,这段时间并非因为蒙古军无力征服,而是他们在此期间征服和统一了境外诸部落,无暇顾及西夏的事务,更无全力进攻的可能。此外,每当蒙古军出兵时,当局不甘心臣服,就会在力不能支时求和归降,但一旦势力恢复,便又“礼意渐疏”、“消极纳贡”或阴谋结盟寻求反击机会。
1205年3月,铁木真率领蒙古军第一次向夏国发动进攻。这一年,他借口收纳逃人亦刺哈桑昆而入侵河西州,并破坏了许多城镇。4月,他们撤退时经过落思城,又进行了一番掳掠。在这之后,纯佑被迫任由蒙古蹂躏,只得修复战争摧毁的城堡,并改名为中兴府,以示国家将中兴。
然而,在天庆十三年的正月二十日(1206),长久图谋篡位的镇夷郡王安全与纯佑母亲罗太后合谋废黜纯佑自立为帝。同月三月,由于健康原因,被囚禁的人质遭遇未知病症去世,是30岁。这次事件加剧了国内混乱,为成功对付来犯之敌提供了便利条件。
在准备好一切且志决必得的情况下,成吉思汗再次进兵攻击兀剌海城。这场战役持续数月,最终因作战线过长导致粮草耗尽而撤退。在第二次失败后,他第三度亲率大军,再次对抗强大的敌人。在克夷门遭遇重创后的两个月内,大雨倾盆洪水泛滥,使得围困中的城市居民面临绝境最终陷入困境。当援救不来的情况下,对方同意议和以换取退兵机会。
1218年12月及1224年的9月,还有两次调集兵力的征伐接踵而至。但即使如此,也无法完全根除这个地区的问题,因为每一次胜利都是伴随着巨大的牺牲,这让人们明白这场冲突没有结束。而到了最后,即使是最坚韧抵抗者也意识到继续战斗已经无望,所以只好请求降伏以换取生命。此举虽然挽救了一些生命,却也标志着整个区域失去了其重要的地位,不仅失去了河流边上的领地,还丢失掉大量宝贵资源。
最后,在公元1226年的2个寒冷冬夜里,一股奇怪风暴席卷整个区域,那是一种罕见的地震,它如同预言一样,将这一美丽但脆弱的小世界推向崩溃边缘。随着地震余波逐渐平息,一切似乎都已经结束,但实际上,此刻却是一个转折点,因为就在这一刻,一位伟大的君主走上了历史舞台,他就是那位能够领导他的士兵穿越冰冷山谷,与那充满希望但又渴望自由的人们共同迎接未来的勇敢指挥官:成吉思汗。他带来了一个新的时代,同时也带来了死亡与毁灭,以及他那个时代所拥有的力量所能达到的极致。而对于那些仍然坚守自己的土地的人们来说,他们必须做出选择:或者投靠新主人,或是死守己家,如同他们祖先那样,用鲜血书写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