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资料网站上的余音绕梁典故反复回响

在中国历史资料网站上,我们可以找到关于“余音绕梁”的一段典故。它源自战国时期,讲述了一位名叫韩娥的女子,她因饥饿而来到齐国临淄城西南门卖唱求食。她的歌声美妙而婉转,深深打动了听众的心弦,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天以后,人们还听到她歌声的余音在房梁间缭绕,这便成为了“余音绕梁”、“绕梁三日”的成语典故,以形容美妙的歌声和音乐的魅力。

据说韩娥投宿一家旅店,因为贫困遭到了旅店主人的侮辱,她伤心透了,“曼声哀哭”而去。声音是那么悲凉,每个人都觉得好象沉浸在哀怨里。一时间,“老幼悲愁,垂泪相对,三日不食”,只好又把她请回来唱一首欢乐愉快的歌曲。她“复为曼声长歌”,众人闻之“喜跃抃舞,不可自禁”,气氛顿时欢悦起来,把此前的悲愁全忘了。这证明她的歌声之动人乃至于此。

因此后世就有了这个成语,以形容诗文意味深长、耐人寻味。此外,还有孔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韩娥善唱余音竟能绕梁三日,音乐力量实在令人无法想象。

这段故事出处是《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馀音绕梁欐左右以其人弗去。”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历史上的音乐文化中,有着如此悠久且富含情感的一面,那些被称作“余音绕梁”的旋律依然能够触动我们的内心世界,让我们回味无穷。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