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晋文公为了援助宋国,与楚国在城淄(今山东淄县南)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当时,楚军实力雄厚,而晋文公则面对着压倒性的劣势。就在他深感困惑之际,他向他的舅舅狐偃寻求策略。狐偃提出了一个巧妙的计谋,即利用欺诈的手段来对付强大的楚军。
然而,另一个大臣雍季对于这个计谋持保留态度。他以一番比喻形容了欺诈的局限性:“竭泽而渔”虽然能立即获得成果,但长远来看却会导致资源枯竭;“焚蔽而田”同样能够迅速收获,但将来必然会失去生机。这意味着依赖于短期内的小聪明和欺骗,不仅无法建立稳固的基础,也无法保证长远发展。
尽管如此,考虑到当时的情景与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晋文公还是决定采纳狐偃的策略。在城濮之战中,假装遵守自己之前向楚庄王许下的退兵诺言,并连续三次后撤,以此为契机,在有利地形上迎击敌人。而楚军误以为晋文公胆小,没有与其正面交锋,最终被打得一败涂地。
这场著名的战争不仅结束了楚国的大将成得臣,也为人们提供了关于“竭泽而渔”的寓意,即通过短视且不可持续的手段取得暂时成功,但最终只能带来毁灭性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