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顾明朝历史时,人们自然会提及朱元璋这一开国皇帝,他的许多做法虽然备受争议,但禁吃猪肉的说法并不准确。实际上,明朝并未全面禁止百姓食用猪肉。然而,有一次特殊的情况下,明武宗朱厚照出于某些原因发布了一道关于猪肉的禁令。
事件发生在正德十四年十二月,当时宁王朱宸濠发动叛乱。这位顽童皇帝得知消息后心中高兴,便决定御驾亲征到南方。在此期间,他下达了一个禁令:不许养豕(猪)和宰杀它们。这一圣旨是他从扬州前往南京途中所下的。
那么,这个禁令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古代皇帝往往讲究避讳,如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百姓不允许吃鲤鱼。同理,明朝皇帝姓朱,而全国被禁止食用猪肉吗?其实不是这样的,因为猪肉是最常见的食品,如果完全禁止,那将引起广泛抗议。此外,在古代祭祀仪式中,也需要使用猪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传言称朱元璋曾想改变“豕”的名称为“豚”,这样就可以让民众继续食用了。不过有一位名叫“猪”皇帝——明武宗——他的行为确实与普通人的生活方式相去甚远。他喜欢自封官职,比如自己封自己为威武大将军总兵官镇国公,并且还自称为威风之主。
正德十四年的宁王叛乱,让这位顽童皇帝有机会亲征。但就在他即将抵达战场之前,被王阳明平定了叛乱。结果,使得这位颇具才华的君主几乎气愤至极。而尽管如此,他还是决定前往南方巡视,以显示自己的威力。当他到达旧都南京后,他再次发布了一道圣旨:
「养豕宰牛羊者,固寻常通事。但当爵本命,又字音异同。况食之生疮疾深为未便,为此省谕地方除牛羊等不禁,即以豕牲皆宜卖易杀,不可喂养也;若故违,本犯并当房家小发极边永远充军。」
简而言之,这意味着虽然养殖和消费动物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由于天子的名字与动物相同,因此不得进行这种活动,以免带来灾难。此外,由于摄入这些食品可能导致疾病,因此必须停止所有相关活动,只有牛羊类是不受限制的。而那些没有宰杀的小牛羊直接被活埋掉了。
这样的荒谬命令自然无法执行,大臣们很快就请求废除它。而且恰逢祭祀季节,他们坚持必须使用猪肉才能符合礼制,最终迫使这位顽童皇帝无奈地允许宫廷秘密使用这些物品。一年过后,此仁慈又失败的君主驾崩,而他的那条荒谬指示随之消失。在获知真相后,全民欢庆,这样的统治者的失败,无疑让他们长眠安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