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史书中记载,元朝皇帝逝世后,并非像传说中那样用一棵大树掏空,而是采用了一种独特的葬礼仪式。他们会选择两半截树干,将其从中间掏空,用以安放遗体,然后将两半截树干合上,再用漆和黄金装饰,绑上几圈特殊材质的绳子。随后,这个“棺木”会被深挖入地并踏平,以至于来年草木生长时,不留下任何痕迹,使之成为无人知晓的地方。
网络配图:这种做法可能是为了避免陵墓被盗或受到破坏,同时也体现了蒙古人的智慧和简朴生活原则。在这个过程中,一头有母亲的小骆驼会被杀死,其母因为失去孩子而记住了这片地方,从而在未来能够帮助人们找到陵墓位置。不过,这种方法并不完全可靠,因为骆驼的寿命远不及人类想象的长久,因此很难依赖它们指引方向。
网络配图:忽必烈建立元朝之后,他开始接受汉人的习俗之一,即使用棺木,但他的棺木却不同于汉人的精心打造之物。他选择的是两半剖开的树干,将遗体放入其中,然后合起来,用贴条加固。这与蒙古人追求简朴生活方式相符,他们也不特意缝制寿衣,而是在普通衣服下葬,只随葬一些死者喜好的随身物品。
网络配图:虽然元朝皇族在下葬时有更多隆重的仪式,但皇帝逝世后仍然不会允许官员参与准备工作,陵墓地址始终保密,没有设立墓碑,以防止盗匠发现。因此,在史书上的记载非常有限,让人怀疑元朝皇帝是否真的有陵墓存在。历史记载不完整,让元朝成了一个神秘面纱下的谜题,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切?这是一个永远解不开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