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元前6世纪,一个名为释迦牟尼的王子诞生于印度小国——净饭王国。他的母亲净饭女王在他出生后不久去世,由姨母摩耶夫人抚养长大。释迦牟尼聪明过人,对任何事情都有深入的思考和探索,他对世界的苦难感到困惑。
释迦牟尼成为了统一天下的梦想,但他选择了出家修行,寻找解脱人间痛苦之道。他走遍四方学习哲学,与苦行僧共修,最终在菩提树下六年静思冥想,得到了启示创立了佛教。
作为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被尊称为“圣人”,他的学说和精神感动了众多婆罗门和刹帝利种姓的人。佛教以“四谛”(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为基础,将人的一生看作是由五阴组成,即色受想行识,这些都是无常且充满痛苦的。而要摆脱这些痛苦,就必须改变心态,从而达到解脱。
释迦牟尼还制定了一系列戒律,为居家者和出家者提供了生活准则,并强调每个人都应该遵守这五个基本戒律: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一思想传播至今,在全球拥有两亿多信徒,是一种广泛影响着东亚文化的心理与宗教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