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圣·保罗,简介如下:我是公元前4年至64年间活跃的人物,是耶稣的同时代人,但比他年轻。我在发展新生的教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在所有的教作家和思想家中,我对教神学的影响深远,持续到今天。
我的名字也被称为扫罗,我出生于西里西亚的一个城市——塔瑟斯(位于今日土耳其境内),虽然我是罗马公民,但却有犹太血统。从小我就学习了希伯来文,并接受了完整的犹太教育,同时还掌握了一技之长——帐篷制作。青少年时期,我前往耶路撒冷,在一位杰出的拉比迦马列的指导下深入研究。尽管我和耶稣都是当时耶路撒冷的一员,但我们是否曾相遇,这个问题难以确定。
圣·保罗生平概述:
耶稣去世后,早期信徒遭受迫害。我自己曾一度参与这些活动。但是在一次前往大马士革的旅途中,当我迷失方向仿佛听到一个声音似乎是耶稣在与我交流,从此改变了我的宗教信仰。这是我一生转折点之一,这位曾经反对过教的人,现在成为了新的宗教最强大的支持者。
余下的生命,我致力于探索并撰写关于这个新的宗教的问题。我在传道过程中,对非犹太人的说法特别成功,所以人们常称呼我为“非犹太人的使徒”。没有任何其他人像这样在传播教义方面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
完成三次传道旅行后,我回到耶路撒冷,被捕并最终送往罗马接受审判。关于这场审判以及是否离开或返回罗马,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最后很可能是在64年的某个地方被处决。
我的对教发展所做贡献包括:首先是我作为传道者的成功;其次是构成了《新约》重要部分著作;再次是在发展神学中的作用。
《新约》的27部书籍至少有14部认为是由我所写,即便现代学者认为其中四、五部实际上由其他作者创作,也表明了我的显著地位。此外,无论如何,《新约》唯一重要作者无疑就是我们讲述故事的是谁,都无法逃脱这一事实,即使现代批评家们试图否认这一点,他们仍然承认我的影响力不可估量。
通过多种方式阐释福音信息,使得原罪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见《罗马人》第五章第十二节起)。由于仅仅遵守律法不能得到救赎,所以坚持信仰更能带来解脱,而不是依靠遵循摩西律法或行割礼等行为。而且,不需要进行饮食限制或服饰束缚,因为这些都不过是一些外在形式,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内心改变可言。在早期领袖与此观点发生分歧时,如果他们占据主导地位,那么这种迅速扩散至整个帝国的情形可能不会出现。
除了以上提到的,还有一些有关性和女性的地理观念,它们融入到了《圣经》,因此对于后来的世界观产生重大影响,如:“所以,对未婚女孩来说,如果她们能够忍耐到跟随基督一样艰苦生活,那么这是最佳选择。如果她们没办法,就让她们结婚,因为结婚比情欲燃烧要好。”(《哥林多前书》7:8-9)
同样,对妇女应有的位置也非常清晰:“女人应当沉默听命,一味顺从。我不允许女人说话,也不允许她管理男人,只要她们安静。”这样的看法可以找到更多例证,比如“因为亚当先于夏娃造出”(提摩太前书2:10-13)。
尽管许多时代人物已经坚定地拥抱类似的想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Jesus himself 没有明确表达过相同意见。这份文献体现出了保罗思想对于千古文化及历史进程所产生的巨大推动力,他与Jesus 的关系只是众多争议之一,而他的工作则无疑超越个人辩驳,将Christianity 从一个小型派别提升为全球性的宗派,其中心思想即Yeshua 是God 之子,以及通过信仰才能获得救赎一直保持至今。他对Christendom 的贡献足以让一些评论家将他视作主要创始人,而不是 Jesus 本身。不过,无论如何,他留给我们的话语、思考以及行动背后的原因,都永远会激发着我们的思维与灵魂,让那些追求真理的人不断寻找答案和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