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文字狱五点钟的皇帝十六小时的沉浮

清朝皇帝日常:从早读到深夜批奏折的辛勤岁月

在康熙时期之后,清朝长达239年间,留下了12000多册起居注册,这些记录详细地记载了君臣之间的问答、讨论。自康熙皇帝至宣统皇帝,每位君主都在这段时间内坚持着一种规律:早上五点钟起床。

梳洗完毕后,穿戴整齐的清朝皇帝会率领后宫嫔妃前往太皇太后的慈宁宫,以示尊敬。在那里,他们将进行一场早读,这是每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圣训》和《实录》是他们阅读的主要内容,它们包含了前朝皇帝对臣下的诏令,以及历代统治时期的大事记。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学习,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启迪。

午餐时间通常是在下午两点半,在没有特别会议的情况下,皇帝用膳是一个人进行,没有任何其他人的陪伴,即使是自己的妻子也不例外。这一点在电视剧中经常被夸大,如《延禧攻略》中的魏璎珞,她虽然只是一个妃子,但竟然能够与乾隆一起用餐,并且还能大胆地坐下来,这样的情景在真实历史中是不可能发生的。

晚饭之后,工作并不结束,有时候直到深夜三更才完成。道光皇帝尤其严格,他不允许过度浪费资源,因此即使夏季也会命令取消西瓜,只供水喝。他总是强调:“朕不能以口腹之故,枉费一钱!”

晚上九点钟,是清朝皇帝就寝的时候,但有那些特别勤奋的君主,他们甚至在就寝前还要处理一些紧急的事务,比如批阅奏折。康熙、雍正和乾隆这些著名君主都极力避免使用代笔,他们亲自批阅每一份奏折,无论是否重要,都要认真回复。

雍正最为勤勉,他每天要写1万多字,对于即便是无关紧要的小错误,也会认真修改。而他的辛劳并非虚报,一项统计显示,在他12年的统治期间,他已经批阅了5万余件奏折,每天平均数超过了一千字,这无疑是一份沉重而艰巨的心力活。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