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宇文化及,一个在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人物。他的生平充满了戏剧性和悲剧性的转折。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将探索他如何从一个普通的官员逐渐崛起,成为一位权力欲强、野心勃勃的领袖,最终以弑君之罪而告终。
宇文化及出生于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他的家族有着鲜卑(匈奴后裔)的血统。他父亲宇文述是北周时期的高级官员,被授予上柱国和濮阳郡公称号。在隋朝初年,他又被任命为右卫大将军。由于他对杨广有所帮助,因此受到重用,并与杨广结成了亲密关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宇文化及的地位不断提高,他被授予太仆少卿职位,但他的贪婪和骄横使得他在宫廷中的地位也越来越不稳定。他参与了与突厥人的交易,这让隋炀帝非常愤怒,但最终还是因为南阳公主的求情才免去了死刑。
然而,在大业十二年(616年)七月,当隋炀帝驾临江都时,一群禁卫军士兵因长久未归家心怀不满,开始策划叛变。他们计划抢掠财富然后返回关中。当知道这一消息后,司马德戡便决定拥戴宇文化及作为这次叛乱的领导人,而不是简单的小偷小摸。
当夜晚,大约在三月十日或十一日,那些士兵悄无声息地进入玄武门,将隋炀帝杀害,然后再将尸体押到寝殿。在此过程中,校尉令狐行达奉命缢杀了炀帝。随后的混乱中,一系列高级官员以及外戚被杀,只有秦王浩幸免,因为他与智及有交情,被立为新皇。但很快,由于秦王浩没有能力控制局势,便被废黜。而智及则自愿做左仆射,为新皇效忠。
随着时间推移,宇文化及试图逃离并建立自己的政权,但最终失败了。他带领残余部队退往魏县,并自封为皇帝,以天寿元号称霸,但仅仅过了一段时间,就因失去魏州战役而失败,再次流亡东北地区。最终,他遭到了农民起义军首领窦建德的手掌,不但自己丧命,而且其两个儿子也同样遭遇惨死,其头颅甚至送到了突厥手中,以示警戒其他可能背叛者。
关于宇文化及的一生,有许多不同的评价。一方面,《隋书》指出他的庸才、负恩累叶,以及如何导致国家分裂;另一方面,《资治通鉴》则认为他是凶狠且贪婪,对国家造成毁灭性的损害。而李世民则形容他是“赵高、圣公之流”,暗指他是一名无道之辈。此外还有很多其他评论表明,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无法否认的是,他的一生充满了对权力的渴望,最终以悲剧收场,是一个值得我们反思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