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中国的战略兵书中,《握奇经》是一部极具影响力的作品,它以天地风云四阵为正,龙虎鸟蛇四阵为奇,合而为八阵。这个体系由两位智者——黄帝臣风后和姜尚共同构想,并由汉武帝时期的丞相公孙弘对其进行了深入解读。此外,还有佚名之作《握奇经续图》和晋武帝时西平太守马隆所著的《八阵图总述》,这些都增强了这部兵书的实用性。
据记载,这本书最初是由唐朝李筌根据先前的材料编写的,而南宋朱熹则认为它是在唐朝之后才产生的一部著作。不过,无论如何,《握奇经》的确已经被收入到宋史中的艺文志中。这意味着它不仅在军事理论上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文化历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多种版本,如汲古阁本和红杏山房本等。
这部兵书最核心的思想是“余奇”——大将居于八阵中,以机动兵力作为决胜关键。在布置战场时,大将会先布下主体阵营,然后再从两端警戒;布好后,再撤回待命状态。当战斗开始,大将会指挥四正与四奇各自发挥作用,同时利用“余奇”的力量来配合战斗方向并策应重要瞬间。
然而,由于内容简洁而且变化多端,对于具体方位、作用以及变换演化关系,有些地方解释并不一致。这可能是因为随着时间推移,人们对于这门学问理解逐渐深入,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误解或者失传的地方。
综上所述,《握奇经》不仅是一个关于战争策略和军事组织的大作,也是一个反映时代精神和文化交流的一个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