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文玩”一词在艺术品拍卖市场频繁出现,引发了对其定义的探讨。究竟什么是文玩?哪些艺术品能被归类为文玩?这些问题一直未有明确答案。甚至有些网上售物将核桃、手串等民俗玩物冠名为文玩,这也引发了诸多争议。
“文玩”指的是人们欣赏、喜欢把玩的书画文具艺术品。它应具有三个主要特征:专用性,即必须是文人书画时的专用物品;实用性,即必须具有真正的使用功能;艺术性,即具有令人欣赏、诱人把玩的魅力。
根据这些特征,我认为,一般不具备书画文具功能的物品不能称之为文玩;缺乏艺术性的仅作为工具使用的文具也不算作真实意义上的“文 玩”。同时,仅因为是某位文化人的喜好而不能一概称之为“ 文 玩”,只有那些真正构成书写和绘画基础所需的一系列工具才可以被称之为“ 文 玩”。
至于普通的事物,更是不符合这个定义。在明朝出版的一本名叫《图谱》中曾记录了四十余种不同类型的手工艺品,其中包括毛笔墨水纸张砚石以及各种装饰用的器皿。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手工艺品,如印章和印泥盒,它们都是用于制作或保存书籍和文件。
这些手工艺品中的许多都有着悠久历史,但现代也有新的创意作品,比如利用百年灵芝制成的小水盂或者龙爪枣树枝制成的小笔挂。这表明,在选择材料方面,不必过分追求奢华,而可以从自然界中寻找精美且耐用的原料,如竹木石瓷等。
在设计造型方面,“ 文 玩”的风格各异,有奇思巧作,也有自然流畅,有千刀万剐,又或简约大方。“ 文 玩”的题材则通常以崇尚古典传统著称,常见的是梅兰竹菊这四种植物,以及七种不同的竹子姿态表现。
值得特别提及的是,有一些高超技艺的人类遗产,如宋代汝窑三足洗这样的珍贵收藏项,这无疑是一件宝贝。而历代的大师们,无论是在雕刻还是制作砚石方面,都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地标式作品,例如明代著名雕刻家朱三松清代杰出的砚匠顾二娘,她们给后世留下了难忘记忆。
关于“ 文 玩”的故事还有很多,让我们继续深入探讨,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文化领域内蕴含的情感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