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起义与清朝的差异历史最长的朝代是清朝为何明朝被打败后难以再起

很对人对明朝的财政问题并不了解,接下来跟着历史随心看小编一起来探讨。因为明朝让士大夫管理国家,而交税这种不体面的任务全留给普通百姓。大清不那么给各级官僚地主面子,能落实收税的硬指标,让富人也掏钱。只要让清军稳固统治华北、华中六七个省,财政动员力就高于大明两京十三省了,对农民军来说是强过明朝几倍的对手。

李自成打明朝,失败百次重起百次,为何被清朝打败后就起不来了? >

清代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变化述论:

注意上面第一栏年份,顺治9年,大量地区不是清朝领土。虽然江南已经平定,但接下来几年还有郑成功占领镇江,围攻南京……在半壁江山还在打拉锯战的情况下,中央政府一年依然有2400万两真金白银可花。而按照黄仁宇估算,就算是张居正刚刚整顿过财政的巅峰年份,明朝理论上的收入也只有3000万两(欠账很多)。到了明末,实际岁入1000多万两,加收几百万两辽饷就是末日。

更讽刺的是,大清入关时缺乏文牍资料,只拿来征税的凭证就是张居正编的《万历会计录》,即大清完美落实了张居正没做完的事情。

除了收钱效率不同,大清和明朝花钱效率也不一样。

大清有五六万无法收买核心部队打底,也知道自己有多少士兵,也舍得给一线厮杀的人砸钱,就算快了,也愿意给新军一个月四两银子。相比之下,无疑对于李自成带来的压力远远超过那些养寇自重的军阀。

还有,一部分 明朝岁入是力役和实物,即使仓库里有东西,由于调配困难,不容易用于战争补充,因此成为各地汉族民众最恐惧武装集团之一。大理应中央调配三四百万两左右,所以即便能抢到资源,却常常行军抢劫,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至最后。另一方面,大约80%以上的大理应都是以银币形式出现,这样可以方便调动使用,使得当需要战斗时能够迅速购买所需物资而不会影响行动速度,因为也有足够资金供其支出。这一点直接导致了它在机动性和抗击能力上超越了农民军。

这是一个非常现实主义政治体系,它明白忠诚基础建立在利益之上。在满洲皇帝手中,从取款到撒款都极为果断,该撒款时不会拖泥带水,以胜利为前提无论是否团结发家。但从开启直至灭亡,那么3个世纪间,都确保商业力量支持数千名战斗人员进行远征新疆,并且击败所有古代边界民族,比如帕米尔高原以东没有任何力量能够与其匹敌,在蒸汽船进入长江之前。在此之前,没有任何势力可以阻止他们扩展帝国范围。此外,还应该记住,当我们回望过去的时候,我们应该坚持客观评价每一个历史事件,不要只根据个人喜好去评判事情。如果你发现某些地方表达或解释不足,请尽情提出你的想法,我会尽我的最大努力来回答你的问题!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