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老的佛教传说中,“百丈竿头”这句成语,源自宋代释道原的《景德传灯录·招贤大师》。一偈被传唱:“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丈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景岑的高僧——招贤大师,他以深邃的佛学造诣,在长沙行走,广泛传播佛法。
有一天,大师接受邀请,在一座寺庙的大雄宝殿上开示。他讲解得既深奥又通俗易懂,使众多僧侣听后都感到心旷神怡。大殿内,只有大师的声音和偶尔的一些轻微咳嗽声,这种宁静给人一种独特的心灵体验。
讲毕之后,一位勇敢提问的僧人站起身来,他礼貌地向大师提出几个疑惑,并请求解答。大师温和地作答,每当他回答完一个问题,那位僧人便会再次提出下一个问题,他们之间形成了一种亲切而自然的情感交流。
围观的人们注意到了他们讨论的话题,那是关于达到佛教最高境界——十方世界的大义。在阐释这个概念时,大师即席拿出了一份偈帖,用它来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百丈”的竹子虽高,但仍需不断攀登,最终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十方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