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管理公产房的故事:谁都不许涨,违者严办
在宋朝,这个皇帝为了房产价格说了这样一番话:“谁都不许涨,违者严办。”这句话听起来像是在讨论房价的波动,但实际上背后藏着对民众福祉的一份关心。
当时,宋朝对于管理公产房有一个机构——店宅务。除了收租金和修缮闲置房屋外,它还有一个重要职责,那就是处理那些因为户绝而被没收的房屋。这意味着如果一个人家断了香火,没有继承人,他所有的财产都会成为国家的公产。这些公产中的房屋,就会被归入店宅务管辖之中。
不过,这些住进公租房的人并不都是经济困难最重的人。在那个时代,有鳏寡孤独、受灾逃荒的人们,他们通常会被安置在福利机构或救济机构,而不是住进公共住宅。
至于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比如鳏寡孤独或者因灾流离失所的人群,他们更倾向于接受政府提供的一种特殊援助,而非住进商业化的地段性居住区。
有一次,一位官员提出了一个建议:既然私人住宅都能随市场波动来决定涨幅,那么为什么不能让公共住宅也跟随市场走?这个意见很快就得到了最高领导层的批判。早在1007年,宋真宗已经明确表示过,对于增加租金只会给人民带来额外负担,因此必须立即停止这种做法。
三年之后,再一次通过文件强调这一点,即便是小到一毛钱,也不允许无故提高。如果有任何人试图这么做,不仅不会得到奖励,还可能因此遭到惩罚。简而言之,在那个时代,对待此类问题态度是坚决且果敢的,不容半点含糊其辞或放水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