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再成(?-1362年),字德甫,泗州五河县(今安徽五河县)人,是元末明初著名的将领、泗国公。至正十二年(1352年),他投奔了朱元璋。至正十四年(1354年)十月,大败元军。此后,他随朱元璋攻克处州,并留守此地。在他的领导下,处州得以稳定,为朱元璋的统一战争提供了重要据点。
然而,在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的叛乱中,耿再成不幸遇刺身亡。朱元璋对他的死表示惋惜,并为其立庙祭祀,将其衣冠改葬于金陵聚宝山,追封为高阳郡公。在洪武三年(1370年),他被进太庙,而在洪武十年(1377年),又加赠泗国公,以谥号“武庄”。
早期经历
耿再成最初与朱元璋在濠州起义时相遇。至正十三年的战役中,他随朱元璋攻克了泗州和滁州。
战功赫赫
在瓦梁垒之战中,当时的局势似乎不利于他们,但耿再成却出奇的手段使他们取得了胜利。他诱敌大败并俘获大量马匹,这对于保卫滁州而言是极为关键的一步。此外,他还担任镇抚官,并参与渡江等多次重大军事行动。
至清平十六年的战斗中,他作为前锋指挥官成功攻破金华府,并驻扎黄龙山,以遏制来自 元朝的威胁。此后,他继续与胡大海合作,最终在处州城内击败石抹宜孙,夺取此地并留守此地。
然而,在次年的庆元六月,与苗族降将李佑之等人的叛乱发生。当时耿再成正在用餐闲聊,被叛军刺杀身亡。这场悲剧震惊了整个国家,使得胡深等人不得不亲自收尸并进行简朴的埋葬仪式后来才改葬到金陵聚宝山。
人物评价
《明史》记载:“持军严,士卒出入民间,无所捐。”这表明他是一个严格要求自己和部下的将领,同时也非常关心士兵们生活条件,不让他们失去基本生活保障。
《明史》同时还提到:“廖永安胡大海以下诸人,其勋业未竟然褒崇庙祀竹帛烂然。”这说明尽管他的生涯没有完成,但由于他卓越的贡献和对国家忠诚,被高度评价并得到官方认可,即便那些功绩未能完全实现的人,也同样受到尊重。
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耿再成对于建立明朝起到了关键作用。他通过一次巧妙的心计策略,让对方相信自己的力量强大,从而避免了一场可能导致失败的大战。这一策略成为后来的谈判筹码,使得滁州市能够安全割接给朱氏家族,从而帮助巩固早期的地盘控制力。
个人家庭成员
有子名耿天璧,此子曾任杭州指挥同知,在抗击倭寇期间溺死于海外航行中。
历史文献记载
《明史·卷一百三十三·列传第二十一》
《明太祖实录》
《国朝献征录·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