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灭亡后皇室公主的下场从君临天下的女子到社会中的普通人(图)

在秦朝的统治之下,帝权的性质虽然一致,但各个朝代的建立方式却迥异。从秦帝国的崛起看,它是长期内忧外患、强者斗争最终形成的结果。而晋、隋、唐、宋则是由旧政权内部的大贵族或军阀通过反叛手段夺取了权力。元和清两代,则是在中原汉族政权被外来军事力量征服后,由异族建立起来的新政权。除了汉和明两个朝代,其余每一个都是由“匹夫起事”而成。

汉和明这两种政体有两个显著特点:第一,新的统治集团完全是凭借自己的力量打下来的,没有像其他时代那样已经在内部确定了领导者的位置。比如,秦始皇灭六国需要商鞅变法多年;晋皇室司马氏早已在曹魏时期就有影响力;隋文帝灭周前就已经掌握大权;唐高祖和宋太祖都是一些地方军阀,他们早已自立为王,而元清两代更是一个完整独立的异族政权替换掉了中原汉族。

第二,这两次天下的未定之时里群雄并起,“起事”的人共同组成了一个强大的豪强集团,有主从关系,但很多成员都有很大的功勋、实力以及资本。这就是所谓“功高震主”。无论刘邦还是朱元璋,他们与其他人的关系都介于主从兄弟之间,这种“君臣伙伴”的关系,对领袖绝对性的威胁一直存在。

李自成和洪秀全的事迹同样拥有这些特征,并且由于这些特征,最终他们也覆灭了。在以这种模式建立起来的国家,一旦完成了推翻旧政府的心愿,就会面临豪强们之间激烈地斗争。一开始必须渡过这个危机,然后才能考虑其它事情,因此我们看到,只有汉末及明初,那些曾经帮助开创国家的人才遭到了大规模杀戮,如刘邦消除韩信等重要人物,也如朱元璋稳步解决李善长等一起“起义”的文武将领直到去世前解决蓝玉这一最后威胁。

韩信的话语有些可笑,他不必那么感慨,因为这是关于权力的本质问题。当出现授权的时候,忠诚与义气这样的道德情感就会烟消云散。不问你愿意不愿意,在兄弟间保持友好,你也难免有人暗生心思;毕竟那样的巨大力量也有着巨大的压力谁都不可能承受得住,即使超凡入圣也是如此称兄道弟意味着平等,这是一种极其危险的情形。在困难时刻,它成为成功的一个坚固纽带,但一旦达到幸福共享之后,它立刻变成了对总裁席位的一种巨大的威胁,从而引发血流成河般的地震。而对于那些一开始就很清楚主从关系的人,比如曹操、李渊或赵匡胤来说,更容易维持平静安宁。帝制本质上是一家子人控制所有家族。这一切基于血液,不基于公信,所以只有流着相同血液的人才能够分享这个最高的地位。但这样做就意味着任何非亲属出身的人都会被视为潜在敌人,如刘邦要铲除他的异姓王,而徐达等人物自然也不可能留存于朱元璋眼中的视线。解决办法只能用更多鲜血来洗涤,用尽量让别人的鲜血流尽,或许还能防止未来有人再次挑战家族统治。不过,让自己家里的亲骨肉手握全部势力则是另一种方法——笼罩在自己家族的手中,让他们掌控一切,以确保永远不会再有外部挑战发生。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