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传庭,字伯雅,一字白谷,汉族人士,以代州镇武卫(今山西代县)为出生地。其生于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卒于明思宗崇祯十六年,享年五十一岁。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他以进士之身入仕朝廷。崇祯十五年,他被任命为兵部侍郎,并领衔督师陕西军务。在此期间,他带领军队与李自成的农民军交战,最终在潼关战役中壮烈牺牲。
天启时期,由商丘知县起家至吏部主事,其后因魏忠贤乱政而乞归。他在崇祯九年的某个时候,被提拔为右佥都御史,并被派往陕西巡抚地方,斩杀流寇多人,为国家立下大功,但却因与杨嗣昌意见不合而遭受陷害,被投入监狱。
然而,在一次反逆的机会里,他再次获得重用,被任命为兵部侍郎,再度赴陕西督师征讨流寇。在黑水峪之战中,他巧妙布局诱敌深入,大破农民军并俘虏闯王高迎祥。此后他又屡次成功平定流贼,但由于对杨嗣昌方略持有异议,又一次遭到陷害被囚。
直到洪承畴与他联合剿灭李自成时,他才得以释放,并帮助洪承畴设伏大败李自成的十八骑,从而使关中的农民军悉数消亡。但随着清军南侵和京师危机的加剧,与杨嗣昌再次发生分歧,最终导致他再次被捕入狱。而就在这段时间里,不幸的是,在柿园之役中先胜后败,而他的最后一场战斗——潼关之役,也以失败告终。这场悲剧性的战争最终导致了明朝灭亡,而孙传庭也在这场战争中英勇牺牲。(随着孙传庭的去世,全盛时期的大明帝国也宣告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