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幕府的统治在一开始是有效的,它给日本带来了长达200多年的和平与繁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自18世纪中期起,德川幕府逐渐陷入了危机之中。
日本德川幕府介绍
"德川幕府"又被称为"江户幕府",是日本第三个封建军事政权。以江户为根据地,由德川家康于1603年受任征夷大将军后设立,并至1867年第十五代德川庆喜将大权奉还朝廷(即大政奉还)为止,约持续265年。继镰仓、室町之后,是最强盛也是最后的武家组织。
幕藩体制
其统治形式是建立在严格的“幕藩体制”基础上。这一体系下,大老、老中负责全国政务;若干年寄协助;而大目付、目付则监视各个大名及旗本和御家人。此外,还设有寺社、勘定、江户町三奉行分别管理寺庙财产、国家财政以及城市管理。在大阪和长崎等主要城市设远国奉行来管辖直辖领地,而京都则设所司代监督皇室和诸侯。
中央集权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德川幕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他们掌握了占当时全国总产量四分之一的大片土地,以及重要城市如大阪、大阪城周围地区,以及主要矿山资源,并垄断了金银铸造。
其次,将直属武士旗本及御家人以及旗本陪臣编入“旗本八百旗”,这些人的军事力量对各藩构成了压倒性优势。
再次,将藩主们按亲藩(同族)、谱代(原属)及外样(新臣服)三个等级进行分类,以实现相互监视。而亲藩、大名拥有更多富饶且重要领土。
此外,还颁布《武家诸法度》,限制修建城堡并禁止结党,同时规定婚姻需经官方批准,并实行“参觐交代制”要求每位大名间隔一年到访京城一次,其妻子儿女必须留在京城作为人质,这些都极大的消耗了他们的财力。
最后,该制度也实行四民等级制,即士阶层占人口10%,成为统治阶层,从1639年开始实施锁国政策,以保护农村自然经济免遭破坏。
尽管初期成功,但随着商品经济不断发展,18世纪中叶以后,政府面临严重财政困难,与此同时农民与市民不断爆发起义。虽然进行过享保改革、新税令改革甚至天保改革,但效果不佳,最终导致由资本主义列强迫使开港所引发的问题,加剧到了民族危机的地步,最终导致倒幕运动爆发。在1867年的11月底,当时天皇接受了从官僚手中的政治控制——“大政奉还”。翌年鸟羽伏见之役后,在全面的战斗后,最终击败了政府军队,使得整个系统崩溃。这标志着德川时代结束,也象征着一个时代画上了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