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麒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80后”科学家的昂扬斗志。尽管他已经步入“四十而不惑”的年纪,但他选择把这个年龄当作三十岁来对待,勇于攀登科研高峰。作为一名地质学家,他从未放弃过与火山的交锋,而他的研究成果对推动了火山资源的开发和火山灾害的预警具有重要意义。
刘嘉麒出生于1941年的辽宁丹东,一路奋斗至今,他始终坚持自己的梦想。他曾经面临着困难和挑战,包括家庭经济条件艰苦、学校要求报考理工类专业等,但是他没有退缩。在逆境中,他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并将之转化为事业上的成功。
他的研究生时代是他人生的转折点,那时他决定做一些不同寻常的事情,比如进行新生代岩石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这个项目虽然风险较大,但最终成功获得了优异成绩。这种敢于冒险、不断探索的精神,是刘嘉麒成为一名杰出的科学家的关键因素之一。
随着时间的流逝,刘嘉麒继续在科研领域取得突破性的成就,被评为“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现在,即使已经进入退休年龄,他依然保持着工作热情,不断地参与新的研究项目,如试图通过拉制玄武岩制作适用于民用等领域的人造纤维材料。
对于年轻人的建议,刘嘉麒提醒他们要有远大的目标,要珍惜读研究生的机会,同时要找到自己的事业方向,不要总是追求短期内眼前的利益。他说:“不要以为自己年轻还有很多时间,就不着急。这么说吧,你在年轻的时候如果能比别人多前进一步,以后的路可能会更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