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可望简介:明末农民起义军大西政权主要将领
孙可望(?—1660年),原名孙可旺,陕西延长县人。明崇祯三年,张献忠在陕北起义,孙可望被收为养子,改姓张。崇祯十七年八月,张献忠建立大西政权,以孙可望为平东将军。
1647年二月,大西军余部在贵阳开会讨论今后战略方针与作战部署。李定国主张联明抗清,而孙可望则不愿意。此时双方矛盾日益加深,最终导致内讧。
1652年四月十五日,大西军攻克沅州,并且成功占领靖州、武冈州。但随后由于内部矛盾和对策的分歧,大西军力量逐渐衰弱。
1653年三月初六日,在岔路口之战中,大西军遭清军击败,失去宝庆府。这场战斗是大西政权最终崩溃的标志之一。
随着形势的发展和个人野心的驱使,孟良等人开始密谋篡位,将永历帝软禁起来,其统治实际上由孟良掌控。在此背景下,大量士兵投向清朝,从而彻底结束了大西政权及南明永历朝廷的大部分残余力量。
最后,由于病重或是被杀害,不详的大量历史资料记载中并未提及具体原因,但可以推断出在这段时间里,他可能因为失败和背叛而感到绝望,这种情绪也许促成了他生命的结束。不过,无论如何,他的一生都留下了深刻影响力,为中国近现代史提供了重要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