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目】食不甘味。【发音】 shí bù gān wèi。【用法】 作谓语、定语;形容心神不安。【示例】清·吴趼人《痛史》第十一回:“只有我觍然面目,偷生人世。所以~,茹素,稍谢罪戾。”
典源
《战国策·齐策五》:“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战国策·楚策一》:“楚王曰:‘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昧,心摇摇而悬旌,而无所终薄。今君欲一天下,安诸侯,存危国,我当谨奉社稷以从。”
汉·东方朔《答客难》:“今先生率然高举,将以辅治吾君,以诚窃嘉之,但体不安席、食不甘味、目不视靡曼之色、耳不听钟鼓之音,无心于流议者三年矣。”
释义
“甘味”指感到东西的美味。“食不甘味”则是形容心里有事或身体不好,没有什么事情能让你感到满意。
典故
在战国时期,有七个强大国家,其中之一的秦国经常侵略其他国家。在一次年中,它派使者去见楚威王,要他臣服于秦。这让楚威王非常愤怒并驱逐了使者。但他也深知自己实力不足,如果秦国真的攻打,他会陷入绝境。在这时,一位名叫苏秦的人来到了,并劝说楚威王与赵和魏等其他国家联合起来抵抗强大的秦军。这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即那些率先挑起战争的人往往后患无穷,而那些顺应时势,则能够避免仇怨和孤立。如果能借助力量和顺应时代潮流,那么成功就更容易实现。此外,这也是关于如何成为一个伟大的统治者的智慧,比如通过劳动使别人疲惫,同时保持自己闲逸,从混乱中获得安宁。
此外,还有一段话描述了魏惠王的霸业,以及他的计划如何被周天子所接受,同时也描绘了孝公的心情,因为魏惠王的行为给予了他们很大的忧虑,使得他们无法正常吃饭,也就是“寝不安席”,“食不甘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