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典故】在中国的历史故事中,刘裕以其非凡的仪表和威猛的步伐,被誉为龙行虎步。他在晋朝时期凭借这种气概与众不同的视角,成功地平定了南燕、后燕、秦等自立为王的国家,并最终废晋建立宋朝,为宋武帝称号。
【出处】《宋书·武帝纪上》记载:“刘裕龙行虎步,视瞻不凡,恐不为人下。”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他英姿飒爽、不可一世的形象。
【解释】“龙行虎步”这个成语原本用来形容帝王或将领高大威严的身躯和走路。后来,它也被用来形容一般人的气度和态度。如果一个人有着这样的气质,那么他就显得格外庄重和不可小觑。
【用法】这个成语可以作为宾语,也可以作为状语,用来描述一个人的行为或者举止,使人感觉到他的神采奕奕,不凡之处。
【相近词】
器宇不凡:指个人风范不同于常人。
气宇轩昂:形容人的气度宽广,不屈服于物质限制。
【相反词】
卑躬屈膝:表示低头弯腰,无助又卑微。
低三下四:比喻谦逊过头,以至于失去自尊感。
【成语举例】
章炳麟在《驳黄兴主张南都电》中提到:“黄君总率六师,龙行虎步,苟军人受谣成惑,当明谕晓导,以解群疑。”这里,“龙行虎步”强调了黄君领导下的军队坚决果敢、勇往直前的战斗态势,让士兵们能够团结一心,不被谣言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