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义,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自动控制系1999年7月本科毕业的优秀学子,在航天事业中担任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部副部长兼高级工程师(正高)。他是长征七号与长征五号两型新一代运载火箭、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01指挥员,负责火箭测试发射的统筹谋划、指挥决策和技术总体工作。曾参与北斗组网、嫦娥一号等50多次国内外卫星发射任务,并担任了多项重要任务的指挥员。在他看来,这些经历都是一段精彩纷呈的人生旅程。
7月23日,当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成功将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送入预定轨道时,中国的火星探测之旅正式开启。王光义的心情无比激动,他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期待和感慨:“胖五再征送荧惑,一飞冲天把胜夺;独自远行亿万里,待到功成报祖国。”这不仅是对未来的憧憬,也是对过去努力的肯定。
作为01指挥员,王光义承担着巨大的责任。他需要在前期做大量工作,以确保发射任务能够准时。这一次,“天问一号”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就是时间紧迫。由于前序任务推迟,使得原本计划35天恢复火箭发射平台,用48天进行测试和总装,现在只剩下了4个晚上。这要求01指挥员要有卓越的组织协调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智慧。
经过深思熟虑后,王光义提出了一系列优化方案,对于恢复后的工作流程进行了研究,从而最终抢出了4天时间。他说:“这是上苍对我的考验。我要轻装上阵,让各级放心我的状态,把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对于成为01指挥员这一荣誉职位,王光义坦言自己是一个“跨界选手”,没有直接从分系统指挥员晋升,而是在组织层面积累经验,但在技术层面还需不断学习。他通过跟岗学习,在研制单位获得了宝贵机会,从头学起,对火箭动力系统相关知识几乎从零开始。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让他逐步接近这个梦想岗位。
除了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人格魅力和情商。在执行过程中,要处理好不同部门之间可能出现的问题,比如资源争抢,他笑着说:“得想办法把事情做好了。靠智慧,靠情商,靠人格魅力……反正得处理妥当。”
王光义一直保持记录笔记习惯,每完成一个项目或遇到问题,都会详细记录下来,为下一次更好地准备。此外,他还喜欢写诗,即便是在忙碌的时候也能抽出时间创作。“那时有非常强烈的本领恐慌,要学的东西太多,还特别担心单位突然把我叫回去……但我抓住这个机会,为自己打下更坚实基础。”他的生活充满了使命感和挑战,同时也有着成就感与幸福感。
尽管在西昌这样的偏远地区工作有些艰辛,但他选择留下,是因为那里蕴含着一种特殊的情怀,那种奉献与牺牲带来的使命感与成就感。他相信,只要干好,就会有更多机遇。“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