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历史资料探秘我国放爆竹的起源与自然景观中的鞭炮习俗

我曾经好奇,我们中国人为什么每到新春佳节,就要在街头巷尾燃放鞭炮。虽然大城市的闹市区为了安全起见是禁止燃放爆竹的,但在小城镇和乡村,每个人都热爱这传统习俗。在那充满欢声笑语的日子里,小孩子放的小爆竹发出“批劈啪啪”的声音,而大人们则放的大爆竹发出了震耳欲聋的“轰轰隆隆”。即使那些从高楼上悬挂下来的巨型爆竹也能持续不断地响起,仿佛连空气都要被震碎。

但你可能会想知道,那些我们称作“爆竹”的东西里面为什么没有用到真正的竹子,以及它们为何特别与新春年节联系在一起?

事实上,最早的时候,“爆竹”确实是由真实的竹子制成。当时人们将一段段的竹子锯断,只留下两端不锯切的地方,然后扔进火炉中。由于内外压力差异,密封在内部空气膨胀后,“啪”的一声,将整个竹片撕裂开来,从而得名“爆竹”。

至于为何到了过年的时候要燃放这些东西,有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情形:

据说,在我国南方有一座不知名山脉,全山覆盖着茂盛的青绿色树木。这座山居住着一种叫做“山燥”的怪物,它只有一条腿,却比人类更快捷灵巧。尽管它不畏惧人类,但每当旧年即将结束,新年的钟声敲响之际,这个怪物就会悄然潜入村庄偷取食物。然而,当人们捕捉并抓住了其中的一个,任何接触过这个怪人的村民都会患上一种奇特病症:有的体温骤降,让他们瑟瑟发抖;有的却感觉全身冒烟,不胜其苦。

正当大家束手无策时,一件意外发生了。一群砍伐者偶尔使用丢弃在地上的截短树枝煮食,他们突然听到几个远处的声音回荡而来。那声音犹如雷鸣般巨大,是未知生物远离他们所产生的声音。此刻几位山燥逃避者始终保持距离,因为害怕近距离接触煮食的人们。

一个机智的大人发现,或许是那强烈的声音让那些怪兽感到恐惧,他便继续往火堆中加入更多木屑,使声音变得更加刺耳和吵闹。不料,那些逃跑中的几位山燥因无法忍受音量,被迫返回其生态环境。而自此,每逢农历正月初一清晨,我国人民就烧起这些小木块,以引诱驱散这些邪恶存在,为新的一年的平安祈求。

历史悠久,我们最早是在唐朝时代开始燃放这种仪式性的武器。在世界范围内,我国被认为是第一个发明火药国家。当火药技术普及后,用以制造的是纸制品装填有火药,并且模仿传统炸弹设计制作出来,即可点燃瞬间发出响亮声响停止——完毕。

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技艺逐渐精进,便出现了花炮等多样化形式,有一些只有单次响动,还有持续两个以上轮数;大小也不尽相同,有像原版一样粗糙,也有细致如麦芒那么轻薄。不仅如此,还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花炮,比如带有光效、烟雾效果等多种变化,使得这一习俗更加丰富多彩。

现在,每当家庭成员庆祝喜事或遇到重大节日,都会举行一次鞭炮活动,以表达对美好事件的心情庆祝。而随着时间流逝,对于那种独特声音——彭-啪——以及视觉效果(尤其是在夜晚)的追求,不断演变出新的玩法,如烟花升腾云端、绽放在天空中打造出的夜景灯光秀展现,让这一古老习俗迸发出新的活力与魅力。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