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傅山,1607年生于山西阳曲,1684年在那片遥远的天地间静声永去。我的生命如同一幅不朽的画卷,在明末清初,我以思想家和书画家的身份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字青主,这个名字就像一道闪电划破了历史的沉默,而别号公它、乔山、石道人,更是增添了一抹神秘与浪漫。
我的学问渊博,从经史到诸子,从佛道到医学,没有什么能逃过我的探索。我还擅长诗书画,每一种艺术都让我心旷神怡。我尤其擅长篆隶草行四种书法,无一不精通其中。而行书则是我独特的风格,它宕逸浑脱,让世人赞叹不已。
马宗霍《霎岳楼笔谈》中有这样的话:“青主隶书,论者谓怪过而近于俗;然草书则宕逸浑脱,可与石斋(黄道周)、觉斯(王铎)伯仲。”这正是我对艺术追求的一种体现——无拘无束,却又恰到好处。
除了書法,我也是一位工于竹叶之形的人,其作品充满了生活气息。在收藏方面,我对金石古董颇有研究,对篆刻更是深得其精髓。著作丰富,《霜江龛集》、《荀子评注》等,都留给后人思考和学习。
传世之作中,有一件特别让人敬佩,那就是孟浩然五律十八首。这是一张纸本墨迹,上面流露出一种自然随意的情感,它没有经过多次修订,只是在友人的眼前挥洒而成。这份真实,是傅山精神的一个缩影。他总是说“先做好自己”,这在他的書法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此篇草書孟浩然詩,不仅反映了他对于藝術的理解,也展示了他獨到的思想观点。此詩卷落筆情深氣勢磅礴,其草書筆畫變化幅度大,而且并不追求轉折起伏,而是更加夸張,以致於看似雜亂無章,但仔細讀來卻覺得有一條龍脈。此件作品,就是傅山創造力與藝術觀點的一次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