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宣公——秦德公之长子,继承了其父亲的睿智与远见。在秦宣公元年(公元前675年),周王朝正陷入一场宫廷危机。卫国和燕国联合攻打周王室,将惠王赶出了朝廷,拥立了惠王之弟的儿子——王子颓为新君。然而,这位新君并未能获得人民的支持,不久便被郑伯、虢叔所杀。惠王随后得以返回至权力中心。
在这段混乱时期,秦宣公展现出了他的政治智慧。他拒绝了自己的近臣们提出的出兵勤王的建议。这是因为他认识到:首先,惠王篡夺土地的手段是不合理的;其次,作为庄王庶子的颓,是周家血脉,与外人无关;最后,即使成功扶助惠王重登宝座,但由于当时秦国实力不足,最终只能落得个自取辱没。而选择坐观局势,以静制动,则有可能在适当的时候占据优势。
因此,秦宣公决定保持中立,他继承了父親德公“蹈光养晦”的国家发展战略,在国内按兵不动。这样做,为秦国赢得了一段四年的和平时间,使国家能够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和军事实力,为将来的大业打下坚实基础。当周室内外再次陷入纷争之中,而其他诸侯各忙于自己的事务时,秦国则能够安然无恙地继续前进,其政策也因而显得明智而果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