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入关之前,战争频繁的环境下,对皇帝日常活动的记录并不充分。直至康熙时期,政局渐趋稳定,康熙皇帝不仅重视御门听政,还亲自处理国事,每天在乾清门接待大臣和内阁成员,与他们进行深入讨论。这一过程被详细记录下来,以供后人参考。
从康熙到宣统,这段长达239年的历史中,一共留存了12000多册起居注录。这些记载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为研究清朝政治与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清朝皇帝通常在早上5点钟起床后,便会前往慈宁宫向太皇太后、皇太后的居所请安。在那里,他们会进行一番学习,不仅阅读《圣训》——即前代君主的诏令与言辞——还包括历代实录,即编年史书中的治国大事记。
用餐时,清朝皇帝往往单独进食,没有他旨意,无人能与之同席,即使是妃子也不例外。电视剧《延禧攻略》中的某些情节,如女主角陪着乾隆吃饭并且随意坐下,这些都远离了真实历史的轨迹。
下午两点半左右,结束晚膳之后,皇帝继续工作。如果工作完成,便可参与一些休闲娱乐活动,但选择有限,比如观赏戏曲或逛御花园。
道光时代的一位“节俭之王”则极力节约开支,他甚至禁止摆满点心,并严格控制肉食消费。在夏季解暑西瓜时,他更是命令取消西瓜供应,只给水喝,以此来省钱。他总是强调:“朕不能因口腹之需而浪费一分钱。”
夜幕降临于9点钟,是晚上的就寝时间,有些勤奋的君主会在就寝前再审批奏折案件,如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位以勤勉著称,他们几乎自己动笔批阅奏折,不容许任何代笔干预,有时候甚至要到深夜才告结束。此外雍正尤其爱好这一项工作,每次回复均需认真仔细,其中有许多毫无意义的小事也得予以反馈,而他的每篇批示字数往往超过原奏折内容,其劳作量巨大,在12年间累计撰写50,000余份文稿,每天平均1万多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