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遥远的僰王山,僰人兵败后,他们的民族自此偃旗息鼓,沉默了400多年。直到明朝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他们再次在兴文、珙县两地重燃希望。当时,明王朝派遣了四川总兵刘显、刘挺父子率领十四万官军,对抗着这支被动摇的民族力量。在那个激烈而又残酷的战场上,一场著名的大战——“僰汉大战”爆发了。最终,在兴文县九丝城,僰人的抵抗力气耗尽,而官方军队则以胜利告终。这一役,让一个古老民族从此销声匿迹,从这个世界上消失。
然而,这个曾经繁荣昌盛的小族,是如何被历史所遗忘?他们是怎样成为今天我们所说的“消亡”的呢?要知道, 僰人的故事,不仅仅是关于战争和胜负,更是一个文化与信仰交织在一起的奇妙篇章。
据历史记载,他们先后有濮人、都掌人等称谓,每一次更迭,都标志着他们对外部世界的一种适应与融合。而现在,在宜宾市城内,那条悠久的都长街,就是从都掌蛮时期演化而来的见证之一。在那里,你可以感受到一种浓厚的人文气息,那是一种来自古老传统的呼唤。
关于他们葬礼习俗,也有着许多令人瞩目的记载。根据《四川通史》的记载,“珙县有座棺木山”,这是僰人曾经居住的地方。“昔为僰蛮所居”,人们曾在悬崖绝壁之上凿石拯钉,将棺材悬挂于高空,以为吉祥。而这种悬棺葬不仅体现了一种对于祖先崇拜,更是一种对未来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那时候,他们相信,只要祖先能够永远活在后人的心中,其遗体保存得越长久,就能荫佑后人兴旺发达,因此悬棺葬成为了一个象征性的吉祥信号。
但当那个时代已经过去,当那些坚不可摧的心灵逐渐褪色,我们却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冷硬的事实:历史总是在不断地涂抹和擦洗,每一次擦洗都会让我们的回忆变得更加模糊。但即使如此,我们依然会追寻那些被时间掩埋的声音,用我们的笔触去唤醒那份已逝去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