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古老的规矩,在一定范围内,有效地规范了官员的行为,抑制了权力的滥用。历代朝廷都有其明文规定或习以为常的规矩,这些在史书中被称作“旧制”、“故事”或“典故”。这些古老的规矩,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官员们的行为,限制了权力的泛滥。在宋朝,这样的一个例子便是:“官员不得入酒肆。”尽管开封城里餐饮业繁荣昌盛,大酒店林立,但官员们并不敢踏足酒店,以避免在那里与人交杯换盏,即使是私下款待,也会引起御史的关注,不仅可能遭到罢官、免职,还可能受到纪律处分。
据《归田录》记载,当时太子的老师鲁宗道,有一次接待客人,因为家中的器具不够齐全,只好化装打扮,带着客人前往仁和楼酒店就餐。他巧妙地躲避在士绅豪杰之间。正当这时候,宋真宗召见他,却因为他迟到的理由而责问:“为何私自进入酒馆?”还说:“你作为一位高级官员,我担心你会被御史弹劾。”如果不是鲁宗道诚实相告,并表现出认罪态度,他几乎将丢掉他的职位。
另一个例子是“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王公贵族不能向各地索要地方特产和美食。这条禁令旨在防止横征暴敛。据《邵氏闻见录》记载,当宋仁宗生病时,他想要尝试江淮地区的一种名菜——糟白鱼,但无论如何也找不到。在皇后焦虑之际,她想到了宰相吕夷简夫人,是寿州(今安徽寿县)人家。皇后提醒吕夫人:“根据祖先定的法则,我们不能从四面八方寻求美食,没有什么可以送来的。”果然,吕夫人回去后,从她家的寿州带来了糟白鱼,最终送到了宫中。这说明,即使是一条看似微不足道的小规定,如果能严格执行,就能够约束连至尊如帝王也不得不遵守的人物。
最后还有“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的誓言,它是由宋太祖发下的誓词。这并非一纸空谈,而是在整个宋朝三百多年的历史中,被广泛遵循且执行得非常成功。尽管有许多政策和法律颁布,但是这一誓言比任何其他法则都更能让文人们安全。此刻,当苏东坡因反对改革而面临极刑时,只因为这条誓言才挽救了一命。当苏东坡几乎要遭受最重惩罚时,他所依赖的是那句承诺,“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最后,由于这份承诺,他只不过被贬职了一次,而不是像预期那样死于非命。此外,这段经历也证明了一点:即使身处逆境,也值得我们珍视那些简单但深远影响的人类智慧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