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大变,书简难尽。隋炀帝的暴政引发了天下大乱,各路英雄起兵抗争。李渊在太原起义后,自称大将军,并积极对抗隋军。这时期,突厥实力强劲,李渊既担忧他们破坏自己的计划,又希望借助他们的勇猛,因此与始毕可汗进行和谈,最终达成了协议:“若攻入长安,则民众土地归唐、金玉缯帛归突厥。”
为了赢得民心,李渊开放粮仓救济灾民,同时招募义兵。不过,这些义兵是由乌合之众组成,没有经过整顿训练,所以在战斗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此时,在河南东部,一位名叫李密的农民起义领袖拥有极大的影响力,他发表了一篇著名文章谴责隋炀帝,其中包含了“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这句话意味着用完南山的竹子来写下罪状也无法记录完毕;用东海滔滔的大水洗刷罪恶,也无法彻底清除。这句话后来被用来形容多到写不完或清理不净的事情,我们称其为“罄竹难书”,这是这个成语产生的历史背景。
这篇文章一经传出,便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巨大反响,每个人都争相阅读它,使得李密声望更加崇高。他还吸引了其他反隋领袖如窦建德和徐圆朗等人的支持,他们纷纷上书请求他即位天子。但是李密认为要先攻克洛阳,再考虑更进一步的问题。
面对这样的局势,李渊想拉拢这一股强大的力量,便派使者致信给他。然而,当时正好有一个机会让他可以缓解紧张局势——进军关中。如果直接拒绝的话,那么就只能增加敌人。而拍马屁,让对方骄傲,然后慢慢观察两边斗争,以逸待劳,这样做最符合他的利益。
于是,他命令温大雅回复给李密一封信,说:“既然万民需君主,你能掌管万民又谁能及?老夫五十岁,无野心,我愿随你而行。”当信件落入手中,激动而欣慰的是,不仅没有失望,还深受鼓舞,从此,对于这个提议深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