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赴汤蹈火背后的10个历史人物故事简短

故事中的人物勇往直前,奋不顾身的行为,如同赴汤蹈火。成语"赴汤蹈火"源自三国时期赵子龙的故事,他不畏艰险,勇敢作战。在《墨子·兼爱》中,有百人以上愿意跟随他死于水火之中。在《荀子·议兵》里,用桀治尧比喻用卵投石,用指挠沸水,比喻如赴水火。《三国志·魏书·刘表传》中的话也是表达了决心,即使是去跳滚烫的水池、走熊熊烈火,也不会推辞。

嵇康和山巨源曾是好友,但后来因为嵇康看不起山巨源仕途上的成功,他们断绝了交情。嵇康在信中说自己志气可托,不可夺也,蔑视虚伪的礼教,对抗朝廷法制。他用禽鹿比喻自己,如果被驯服,会像野性难驯的麋鹿一样狂躁不安,即使要赴汤蹈火也不在乎。

这个成语也出现在《三国志》的另一处,是刘表对韩嵩的话说的,当时韩嵩劝刘表投降曹操,而刘表表示,只要是命令,就算要他跳入滚烫的水池或走进熊熊烈火,他也不会推辞。这显示出了他们对于忠诚与国家命运的坚定态度。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