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源自历史赴汤蹈火的英勇故事

故事讲述了东汉末年,刘表占据荆州,他的官员韩嵩劝他投降曹操。刘表不同意,而是让韩嵩去探听一下曹操的虚实,以图有机可乘。韩嵩表示,即使要我跳入滚烫的水池,走进熊熊烈火,我也决不推辞。这段话中,“赴汤蹈火”就是一个成语,它出自于三国时期赵子龙的一次勇敢行为。

这个成语本意是奔上煮沸的水,踏上火海,比喻勇往直前,奋不顾身地为某事付出努力。在不同的历史文献中,我们可以找到“赴汤蹈火”的使用情境。

《墨子·兼爱》中提到:“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这说明在那个时代,有很多人为了实现兼爱,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而《荀子·议兵》中的“以桀诈尧,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挠沸,若赴水火”则比喻了用强大的力量来对抗弱小,是一种非常激烈的手段。

《三国志·魏书·刘表传》中的“今策名委质,唯将军所命,虽赴汤蹈火,死无辞也。”则是在描述一个人对于自己的忠诚和勇气,他愿意无条件地执行命令,即使是面对极其危险的情况,也会毫不犹豫地去做。

嵇康在他的绝交信中写道:“此犹禽鹿,一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如赴水火。”这里他用禽鹿来形容自己,如果被驯化的话,可以接受教导,但如果长大后再被束缚,那么它就会变得野性难驯,即使面临死亡,也不会畏惧。这也是对自己坚持独立、不受外界干扰生活态度的体现。

最后说的是关于嵇康的一个故事。嵇康和山巨源等七人一起游历山林,被称为“竹林七贤”。然而,当山巨源在朝廷里升迁后,他们之间产生了矛盾。山巨源试图请嵇康出来代理他的官职,但遭到了拒绝。不久之后,他收到了嵇康写给他的绝交信。在信中,嵇康列举了一系列先圣,然后谈及自己淡泊名利,不涉经学,并且蔑视世俗礼教。他用麋鹿比喻自己,说即使被装饰得像王马一样,用美食喂养,也仍然会怀念森林和草原,这样的行为就像是冒着生命危险去跳入滚烫的水或走进熊熊烈焰一样,无所畏惧。这封信体现了他坚定的个性,以及对司马氏政权的反感,最终导致了他的逮捕并最终被杀害。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