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黄池大会:短篇历史故事
在古代,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为了进攻齐国,他动用了大量的人工挖掘运河,将其直通淮河,从而贯通了长江和淮河两大流域。这样一来,他就可以利用运河率领水军从水路进攻齐国。
几年后,在艾陵大败齐军,并逮住了齐国的大将国书。随着胜利的加持,夫差更加坚信水上进兵的方便。他征发更多民工继续挖掘运河,使之北面通到沂水,西面通到济水。这一工程不仅巨大,也极大地改善了南北之间的水上交通,使得夫差实现成为霸主的心愿更近了一步。
然而,由于吴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几乎耗尽,一旦出现问题,就很难支撑下去。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元前482年(周敬王38年,吴王夫差14年),夫差与鲁哀公、卫出公会聚黄池,请晋定公开会。
到了要订盟约的时候,由于关于先后顺序的问题,这件事闹得不可开交。在这场僵局中,一位名叫赵鞅的人提出了一个计划:带着晋军前往黄池,与吴军对峙。不管是会盟还是开战,都由实际情况决定。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时,有人报告说越王勾践已经派范蠡为大将,以重兵攻击吴国。消息传来,吴王立即命令部队准备反击,并威胁如果晋定公不从,便直接发动攻击。而当天夜晚,当鼓声响起,那三万六千人的兵营也打起鼓来,让整个会场震得如同天崩地裂一样,大伙儿都害怕得打哆嗦。
最终,在赵鞅的劝说下,以及周敬王的支持下,他们达成了协议,即使有所让步,但也维护了各诸侯邦的一丝尊严。这次“黄池大会”就此结束,而夫差迅速带领他的军队返回江淮地区。此举虽然成功,但却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卫国和楚国内乱,同时给予越国一个机会去报复他们曾经遭受过的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