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和王维有什么关系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这两个人根本就谈不上友情,这也成为一桩怪事,毕竟两个人基本是同时代的人,同一年生,几乎同一年死去,但是两个人没有任何的往来,真是奇哉怪也,具体的原因解释如下:

奇怪的是,两个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的诗人就好像没有见过面一样。李白的诗作从来没有提到过王维,王维的诗里面更找不到跟李白相关的字。李白生于701年,死在762年,王维则生在701年,死在了761年,两个人几乎是同年生,同年亡。

李白奉诏入长安侍奉翰林,这个时候王维也正在长安为官。两个人都是当时的著名诗人,双方不可能不知道对方,但谁也没有看望过谁。但以当时唐代诗歌兴盛的程度,诗会、诗舍这种社团在长安遍地开花,共为诗人的他们不可能不去参加,可是两个人在这里也没有见到面。

李白善歌,王维对于音乐的造诣更是不浅,两个人也不可能不参加音乐晚会。哪怕真是两个人这些都不参加的话,两个人亦都是社会的名流,同朝为官,不可能没有相见的机会,唐代宫廷、贵族宴会更多,每一次也少不了诗人的身影,两个人更是不可能不参加。但为什么两个人就是没有结交呢?

两个人甚至拥有同一个朋友——杜甫。而且与杜甫之间关系还是相当的不错。只不过是老杜较为出名罢了,肯定不止老杜一个人。中唐时期,白居易与元稹共称于世,并且两个人也是知心的好朋友。那么在盛唐时期文学的两大高峰,王维与李白,怎么会毫无关系?

自我感觉,还是“自古文人相轻”那句话,两个人就是那么别扭着,就是谁也不理谁。当时王维在京中任右拾遗,兼监察御史,李白说到底却只是侍奉翰林,靠着自己的文笔吃饭的御用文人。王维可能会觉得李白不过如此,诗好又有什么用?还不是靠着博皇帝一笑来吃饭的。李白本心虽然并不是如此,但事实的情况就是这个样子。李白心高气傲历史闻名,你瞧不起我,我更是没有道理去瞧得起你。官谁当不来,我只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但至于自己是不是个“蓬蒿人”先放到一边再说。

更重要的是诗人都自负,王维怎么看自己的诗都觉得比李白的好,但李白的名声就是响。李白怎么看王维的就是看不上,但王维的名声却一点也不比自己的差。可能王维看不惯李白上天入地天马行空的风格,认为是有害诗风;李白也看不惯王维那点田园情调,更不喜欢动不动就是把佛理引入诗中。

王维拿了李白的诗可能颇有微辞,然后会指出诗中的种种不当,亦显示水平高出李白一筹;李白拿了王维的诗估计根本问也不问,拿了便丢,口中还“怎么怎么不屑”的阵阵有辞。两个人更是为诗打起了冷战。殊不知后人把他们两个摆到了同样的高度。杜甫就不同了,当时的杜甫不过是个谦虚有礼的上进小青年,是个来长安闯世界的“北飘”,两位大诗人对于青年的前途当然关心。

想想老杜也是够为难的,跟李白在一起时可不能提及摩诘的新作,在王维那里更是不能说起太白诗歌。在两个人中间耐心权衡,小心应付,真是难为了一辈子老实巴交的杜甫。

总之,就是这样,两人同去诗舍,却根本不给对方作诗,同去乐坊,李白唱李白的,王维弹王维的。即使是社交场面非见不可,估计也是一句“见过李大人”和“王大人安好”了事。也许两个人都了解对方的才能,但是就是不明说,暗地里佩服但表面上就是不服。两个人永远地这么腻崴着,除非对方低头认输,但是决不可能。诗界的仙人和最终也没有拉起手来。

不知道两个人临死时是不是后悔此生没有交到对方这个朋友,都是闻名遐尔的文豪,但是此生却根本没有说过几句话,是不是成为两个人心中的一大遗憾。

文人自古相轻,这不是练武术,你打得过我你是你厉害,文学这东西就是没法子评价的。风格不同,思想不同,有人喜欢美女细嗓子唱“杨柳岸晓风残月”,还有人喜欢东北大汉扯着脖子嚷着“大江东去浪淘尽”,谁都有理由看不起对方。因为文学就是这么个玩意。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