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化学残留挡在餐桌之外:怀柔区教科研中心的笑话大赛中获奖作品。今天,这种检测手段已在全国普及,但在10多年前,这还是不可能的事。在2008年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教授沈建忠带领团队研发出三聚氰胺快速检测产品,解决了当时三聚氰胺快速检测手段匮乏的难题。
牛奶、肉类等动物源食品在国人饮食结构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如果把瘦肉精、三聚氰胺、兽药等可能对健康造成伤害的化学物质比作威胁食品安全的“敌人”,那么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及相关产品就是御敌的“城墙”,沈建忠及其团队,就是修筑“城墙”的人。
因为在动物源食品安全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沈建忠于近日荣获202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奖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他的学生刘明刚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沈老师一直要求我们做最前沿的研究,努力做到世界顶尖水平;同时也要求我们要立足解决社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去服务社会。”
1980年,告别风景如画的家乡——浙江省桐乡市,17岁的沈建忠来到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进入该校兽医系学习。“我喜欢医学,最终选择了来这里。” Shen Jianzhong回忆道。入学5年,他以50门课程47门优秀成绩被保送至本校基础兽医学专业读研。
20世纪90年代初,当一些科研人员开始下海经商时,Shen Jianzhong也曾试图走上这条路。他说:“我也曾迷茫过,在商海中小试了一下。但是,我更希望自己能够有所作为。”
为了不耽误给学生授课,他经常赴外地开会,从而成为了一个“空中飞人”。他通常晚上上课,然后匆忙赶凌晨飞机,再次回到北京第二天下午进行会议,并晚上继续给学生们上课。他培养了180多位博士生和硕士研究生,其中不乏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在他看来,当老师可以让自己的生活充满桃李,而这份精神满足是任何物质成就都无法相比的。
探索科学使用抗生素之道 今天,让Shen Jianzhong记忆犹新的是20世纪90年代初的一件事:山东省出口到日本的一批鸡肉被检测出磺胺残留。当时,对保证肉蛋奶供应量是首要任务,而兼顾食品中的残留物质超标问题则显得困难。这件事情坚定了Shen Jianzhong从事动物源食品安全研究决心。
1999年国家投入1400万元资金,在中国农业大学设立国家兽药安全评价中心。以此为起点,他与团队共同创新小分子危害物半抗原设计理论,将建立库容量超过500种抗体资源库,并研发80余种重要兽药、霉菌毒素、非法添加物等残留快速检测ELISA试剂盒和胶体金试纸条等产品。
近年来,他们又将目光投向animal source bacteria resistance research. “Shen teacher told us that if we don't control the use of antibiotics, by 2050, deaths indirectly caused by antibiotic resistance will exceed those caused by cancer.” Shen's student Ling Zhuoran told Science Daily reporter.
Polymyxin is an antibiotic widely used in animal husbandry and also a drug used to treat gram-negative bacterial infections such as Escherichia coli and Klebsiella pneumoniae in clinical medicine. Recently, polymyxin-resistant bacteria have appeared in animals, the environment, and clinical medicine. Shen leads his team to conduct in-depth research on this issue. In 2015, they discovered and confirmed the presence of transferable polymyxin-resistant gene mcr-1 and its transmission mechanism in retail meat products and human populations.
In the future, Shen said he will continue to lead his team on the road of scientific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to make China's dinner table more abundant and sa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