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可立,明朝边防的杰出将领,他不仅是辽东三袁之一,更是登莱海上防线的奠基人。在他担任登莱巡抚期间,他推动了当地的军事经济发展,为国家贡献出了宝贵的力量。袁可立从七品推官开始他的仕途,一路经历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是“四朝元老”之臣,被赐予“五世恩荣”的殊荣。他以清廉著称,是一位难得的清官廉吏,被列入苏州名宦祠,与白居易、司马光等人并肩。
董其昌曾赞扬他:“公本俭素养福,而当其振穷闵乏,以身为溪谷,则寒陋者愧。本刚直不回,而当其奖善,覆过以口为羽翅,则溪刻者愧。本肝胆论交,而当其秉道疾邪,以笔为诛讨,则比非植党者愧。本博雅多能,旁通艺事,而韬藏深远,则炫长者愧。”这说明 袁可立是一个既有才华又有高尚品格的人。
在处理大案时,袁可立表现出了卓越的能力和勇气。他最著名的一件案子就是“雷鸣案”。这是一起冤狱案件,其中三个青年被错划成谋反犯,他们因为拒绝向倭寇投降而被指控。他们分别是江西布政使秦梁之子秦灯、太仓王弇州次子王士骕和云间乔一琦。这三个人都很有才华,在抗击倭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最终因误会而遭到陷害。当时的情况非常严重,因为很多地方豪强为了自己的利益,将普通百姓陷害于冤狱中。
然而,当事情败露后,袁可立坚定地认为这是一个冤案,并且成功地争取到了三人的平反。但遗憾的是,这个过程中两个青年已经去世,只剩下乔一琦得以保全性命。这场风波也因此被称作“雷鸣案”。
除了这个事件外,袁可立还有其他几桩大事,都显示了他作为官员所展现出的正直和勇气。在面对权贵压力时,他依然保持着独立思考,不畏惧权势,这种精神让他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