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状元”一词,通常用来形容殿试的第一名考生,而“会元”则指的是会试(即进士考试)的第一名,“解元”是指乡试(即秀才考试)的第一名。从县级考试到中央的殿试,历经六次竞争而全数获得第一的奇迹,在中国科举制度中只有一位人士实现了这一壮举,那就是明代科场上的奇才黄观,被誉为“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黄观出生于1364年,是安徽贵池清江金墩的一个家族子弟,其祖籍在福建莆田。
黄观字澜伯,又被称作尚宾。他出身于一个有学问和文化背景的家庭。他的曾祖父、儒士黄棣和他的孙子、贡生黄璋都是大器晚成的人物。在那个时代,他的一家因行贷给贫困地区而陷入了经济困境,最终他不得不去许家当了继承人,以此来改善生活状况。不过,这种身份转变并没有阻碍他追求知识和学习事业发展。在洪武二十九年(1396),他请求皇帝恢复原姓,并最终得到了满足。
正是由于这样的努力和坚持,黄观在1402年逝世前后,他的事迹已经广为流传。而作为宋朝唯一科举六考全取第一的奇才:黄观,则成为了历史上独一无二的人物。这份荣耀不仅体现在其个人成就上,也反映了一种时代精神,即通过不断努力和学习可以克服一切困难,为自己赢得尊重与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