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谒明孝陵,行至朱元璋墓前,俯首拜倒,如农夫敬地主。清朝历史中,这一幕流露出深邃的意涵。明孝陵坐落于南京钟山旅游风景区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茅山西侧。这座陵墓的朱红大门坐北朝南,正对梅花山,门额上书“明孝陵”三字。大门外东侧立有石刻告示,是清宣统年间两江洋务总局道台、江宁知府以六国文字刻着“治隆唐宋”四个金字,是康熙皇帝南巡谒明孝陵时所题。
这块碑的两侧是乾隆皇帝题书的御碑。殿内靠后两边是两块卧碑,一块刻康熙帝第一次谒陵纪事,一块刻记康熙帝第三次谒陵情形。为了永远纪念太祖高皇帝,明廷规定,每岁圣旦、正旦、孟冬、两忌辰酒果行香,以及清明、中元、冬至和太牢致祭,是谓“五小祭三大祭”,设祠祭署专司其事。
早在康熙七年(1668年)四月二十一日,当康熙帝南巡时,他和鸿胪寺正卿周之桂前往南京明孝陵祭明太祖,并亲赐祭文曰:“自古历代帝王继天立极,其功德并隆,不可不为后世作威严之表。”意即自古以来的帝王,上承天命,登上帝位,都要像他一样,为民建功立业,让国家更加繁荣昌盛。
随后,在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二月,再一次亲自祭奠,并赏赐了守护者。此外,还派遣兵部尚书席尔达等人再次进行礼仪性活动。在此基础上,又在康熭四十四年(1705年)第四次南巡期间,对诸臣说:“非尔等道引有秩特朕之敬心耳。”
最后,在康熙四十六年的第六次南巡时,他又亲率文武百官到此地行礼,这是他最后一次对朱元璋进行的尊重与致敬。通过这些行动,可以看出,无论是在政治还是文化方面,朱元璋都占据了一席之地,而这一切都是由一个无比伟大的君主——朱元璋创造出来的。他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帝国,为中国带来了长久的和平与繁荣,这些成就已经被后来的一代代君主所认可并且继续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