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苦心收集的文物字画缘何四度流失仰韶酒文化故事中的主人公追忆往昔

李清照与赵明诚共同收集的珍贵文物字画,经历了四次流失,这些事件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痕迹。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索这些文物流失背后的故事。

首先是第一次的流失,发生在他们闲居青州时。那是在宋高宗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的十二月,当时青州爆发了一场兵变。王定叛逆杀死了曾孝序父子,并放火烧毁了整个城市。在那段混乱和危险的情况下,李清照收藏的许多文物也被战火焚毁,一批珍贵的文化遗产消散于无形。

第二次流失则是在洪州发生的一场悲剧。那时候,赵明诚的妹夫担任兵部侍郎,在洪州保护隆祐皇太后。当时李清照将她所拥有的十五车古籍图书、两千多卷金石碑刻拓片从淄州运往洪州委托给她的妹夫保管。但就在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冬季,“金寇陷洪州”,所有这些宝贵文物都随之而去,无影无踪。

第三次流失则是在郯州,那是一个充满变数和不确定性的逃亡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李清照为了捐献给朝廷,她精心护理着那些珍贵的手稿,但最终却遭遇到了叛军,他们宣称文物落入一个姓李的将军手中,而这位将军一病身亡,使得所有人都不知道这些文化遗产去了何处。

最后一次流失发生在越州,当时李清照仅剩下的六七箱少量珍贵书画砚墨。她小心翼翼地看守着它们,用自己的话说“更不忍置他所,常在卧榻之下,手自开阖”。但即便如此,她租住的地方仍然遭到了钟复皓市民打洞盗窃五箱字画文物。一夜之间,她们辛苦积累的心血宝贝再次消逝于黑暗之中。

通过以上四个阶段,我们可以看到尽管面对重重困难和挑战,但李清照始终坚持着对文化艺术传承的心愿,每一次失败似乎都激励她更加勤奋地搜集和保护那些独特而重要的手稿。而她的故事,也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永恒的话题。

Similar Posts